第二部 侯景之亂 十五 陳霸先興兵嶺南

侯景之亂對於很多人而言是災難與毀滅,卻也為極少數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契機。陳霸先就是這極少數中的一員。

陳霸先出生在吳興郡長城縣的下若裏,大致位於今天浙江長興的下箬寺鄉。下箬寺中有一口水井,俗稱“聖井”,相傳,陳霸先初生時,用的就是這口井裏的水來洗浴,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井水依舊充沛不竭。

據《陳書》記載,陳霸先的十世祖在西晉永嘉年間南遷到吳興,東晉初年實行“土斷”,陳氏的籍貫就變成了吳興。這一說法頗受爭議,有人認為這次土斷子虛烏有,有人更進一步認為此乃陳霸先為擡高自家的身份而杜撰出來的,因為在南朝,北方南遷僑人的地位,要比南方土著吳人高。不管怎麽樣,陳霸先的祖先在江南居住已歷十代以上,是有明文可查、板上釘釘的事實。他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浙江籍開國皇帝之一,另一位是東吳的孫權,不過,孫權的出生地在下邳,若講純正性,陳霸先又更勝一籌。(有人可能會想到吳越的開國君主錢鏐,但錢鏐並沒有稱帝)

早年的陳霸先,家境貧寒,打過魚,管過油庫,還在鄉裏做過裏正。這些在陳霸先眼中只是臨時養家糊口的散活兒,閑暇時間他喜歡讀書習武,舞刀弄槍,尤其精通兵法,慢慢地在吳興一帶有了不小的名氣。梁武帝的侄子新喻侯蕭映到吳興做太守,十分器重陳霸先,一再跟同僚說:“陳霸先這個人將來不得了,遠非我們可比。”後來蕭映升任廣州刺史,就以陳霸先為中直兵參軍,帶他去了嶺南,專門負責招兵買馬。

前面我們提過,梁武帝大通年間,交州的李賁糾結地方豪強造反,連續擊退朝廷征剿的軍隊,進襲廣州。陳霸先率領精兵反擊,大破李賁,還收降了響應李賁起兵的杜僧明和周文育,這兩員大將嘆服於陳霸先的軍事才能,很快成為陳霸先的得力助手。消滅李賁的殘部後,陳霸先被任命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逐漸在嶺南崛起。

侯景亂梁,嶺南地區也隨之震動,各地軍閥各懷心志。此時蕭映已經去世,繼任的廣州刺史元仲景與侯景勾結,陰謀背叛朝廷,陳霸先先發制人,聯合成州刺史王懷明,傳檄州郡,迎立曲陽侯蕭勃為廣州刺史,進攻元仲景。元仲景眾叛親離,被逼自縊。

天下大亂,人人都想乘機撈一把。大將蘭欽的弟弟、前高州刺史蘭裕煽動始興(今廣東韶關)等郡軍馬攻打衡州,蕭勃派陳霸先援救。陳霸先一戰生擒蘭裕,於是便監鎮始興,招撫當地豪強,臨賀內史歐陽頠、始興豪族侯安都等人都來歸附。

陳霸先的勢力不斷壯大,引起了蕭勃的嫉恨,兩個人由上下級變成了仇敵。陳霸先要北上征伐侯景,蕭勃卻只想守住手中的小塊地盤,對陳霸先百般阻撓,並與北面南康(今江西贛州西南)的土豪蔡路養共同遏制他的行動。

大寶元年(公元550年),陳霸先開始了他的北伐之路,率部從始興出發,翻過大庾嶺,與蔡路養的軍隊相遇。蔡路養陣中小將蕭摩訶年僅十三歲,異常驍勇,單騎出戰,無人能擋。杜僧明的戰馬在交戰中受傷,敗下陣來,陳霸先火速接應,把自己的馬送給杜僧明。杜僧明信心大振,翻身上馬,指揮本部兵卒重新上陣,所向披靡,大敗蔡路養。蕭摩訶被侯安都收編,陳霸先又得一員猛將。

陳霸先屯兵南康,派人到江陵與蕭繹聯絡。受到嶺南地區最強的一支軍事力量的支持,蕭繹大為欣喜,當即授予陳霸先外散騎常侍、持節、交州刺史,要求他盡快北上與討逆大軍會合。

蕭繹“號召”各路藩王討伐侯景,表面文章作得很漂亮。如果大家真的有心合力共討侯景,那麽台城被圍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哪裏還用等到現在?

可偏偏這時候大家忽然“集體覺醒”了,郢州的邵陵王蕭綸大修軍備、建制百官,益州的武陵王蕭紀也準備率軍東下,分別表示要“響應號召”出兵與蕭繹會合。蕭繹倒懂得分而治之,他先派王僧辯、鮑泉率領一萬水軍東下郢州,打的旗號是討伐侯景,實際任務是接六哥到江陵“敘舊”。蕭綸害怕,寫信質問王僧辯:“將軍剛剛殺了湘東王的侄子,如今又來討伐他哥哥,親族相殘,以此求榮,豈能讓天下人信服!”王僧辯把信轉交給蕭繹,蕭繹不以為然,命王僧辯繼續進軍。

蕭綸一看蕭繹欺負自家人的本事實在太強,也無心戀戰,棄守郢州治所江夏,退往汝南一帶,遣使向北齊請和,北齊文宣帝封蕭綸為梁王,蕭繹才不敢逼人太甚。(可惜不久後,蕭綸圖謀攻取西魏的安陸作為棲身之所,被楊忠擊敗,蕭綸被殺,蕭繹無形中又少了一位競爭皇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