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戰鬥讓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第2/19頁)

公元前264年,羅馬軍渡過墨薩納海峽,揭開了爭霸西地中海的戰幕。長期征戰意大利的羅馬人一下子就顯示出其強悍的戰鬥力,戰事進展非常順利,不僅擊潰了希臘的敘拉古軍,還迫使迦太基軍後撤,占領了墨薩納城。

然後,羅馬軍又沿著西西裏島東海岸南下,直抵敘拉古城下。敘拉古人本來就與羅馬人沒什麽仇恨,而與迦太基人一直敵對,因而在大軍壓境下,敘拉古人選擇和羅馬結盟,成為羅馬人爭霸西地中海的同盟者。

先打敗相對弱小的對手,逼迫其成為自己的同盟者,然後一起對付相對強大的對手,是羅馬人在意大利戰場上屢試不爽的辦法。到西地中海後,羅馬這種辦法再一次顯示出了強大的擴張適應性。羅馬與敘拉古結盟,為其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極大便利,不僅勢力空前增強,而且有敘拉古人做向導和協同作戰,羅馬人就不存在地形不熟悉的問題了。羅馬軍在西西裏島東南部繼續推進,圍攻迦太基人的據點,控制了西西裏東部和東南部的廣大地區。

公元前262年夏,羅馬軍攻下迦太基人在西西裏南岸的主要據點阿格立真坦。這一次,羅馬人贏得了對外擴張以來最大的勝利——進城後大肆劫掠的財物不算,他們還俘獲了2萬名俘虜,將其賣為奴隸。

羅馬軍取得了勝利,發了點兒小財,但離將迦太基人趕出西西裏島的目標還很遙遠。迦太基人很早就活躍於地中海沿岸,非常重視海軍建設。他們在西西裏島的艦隊還沒受到攻擊,完好無損,戰鬥力極強,對羅馬人造成極大威脅。

在羅馬沒有海軍的情況下,迦太基人可以利用海軍進行回擊,封鎖西西裏島和意大利海岸,斷絕羅馬軍的後路,置羅馬軍於絕境。也正是懾於迦太基海軍的威力,西西裏島南岸的不少城市繼續據守著,拒絕向羅馬人投降。

要占領西西裏島,羅馬人必須打敗迦太基艦隊,而要打敗迦太基艦隊,羅馬人必須迅速建立自己強大的艦隊。現實是,羅馬人長期在意大利征戰,沒有什麽海戰經驗,自從艦隊被塔林敦人襲擊全軍覆沒後,至今沒有一支艦隊。

不過,這難不倒羅馬人,因為他們的新同盟者敘拉古人是希臘人的一部分,而希臘人是地中海上的活躍分子,擅長海戰和海軍建設;而且前不久,羅馬人攻占阿格立真坦時發了筆小財。技術人員有了,資金也有了,剩下的就是羅馬人虛心向敘拉古人學習造船和組建艦隊了。

在做出巨大努力和犧牲後,在敘拉古人指導下,羅馬人迅速建立了一支艦隊。當然,按照當時常規的戰法,羅馬艦隊在機動性和作戰經驗方面都遠不如迦太基艦隊,根本沒有打敗迦太基艦隊的可能。但是,善於揚長避短的羅馬人搞了一項“新科技”,讓其艦隊的戰鬥力一下子超越了迦太基艦隊。

原來,為了彌補自身不足,同時發揮羅馬步兵良好的戰鬥力,羅馬人發明了新的海戰戰術,即在每只船的艦首安裝一種前端裝有鉤子、兩側裝有欄杆的吊橋,前進時將其豎起,可用以阻擋敵人投擲武器的攻擊,接近敵人時將其放下,利用吊橋前端的鉤子鉤住敵艦的甲板,讓羅馬步兵如履平地從上面沖過去,與敵人展開短兵相接的戰鬥。這樣一來,羅馬人原來的短處就變成長項,而其對手因為並沒受過陸戰訓練,其長項變成了短板——羅馬人取勝的機會大大增加。

這種新戰術果然表現得引人矚目。公元前260年,在西西裏島北面的米列海岬,羅馬艦隊和迦太基艦隊展開了首次大海戰。結果令人震驚,占據優勢、信心滿滿的迦太基艦隊遭遇慘敗,多艘軍艦被羅馬人繳獲。隨後,羅馬艦隊進攻科西嘉島和撒丁島。公元前259年,羅馬艦隊在撒丁島附近再次打敗了迦太基艦隊。

羅馬陸軍厲害,海軍看來更厲害。迦太基人接連吃虧後,就改變戰術,退到西西裏島西部,憑借那裏的海軍要塞固守,想拖一下羅馬軍,挫一挫其銳氣,同時等迦太基本土派援兵來。

戰爭出現相持局面。但是,羅馬人沒資本跟他們耗下去。見在西西裏島迅速取勝不可能,羅馬人便決定放下西西裏島,直接越過地中海,進攻迦太基本土。這無疑是一個大膽冒險的決定。當然,如果這一目標實現的話,羅馬人就能取得令人驚訝的勝利。

經過幾年準備,公元前256年,羅馬執政官雷古盧斯和曼利烏斯率領由330艘船艦組成的艦隊,載著4萬羅馬步兵,遠征非洲。這是迄今為止羅馬歷史上規模最龐大的遠征軍,也是最為冒險的軍事行動。

羅馬艦隊由墨薩納出發沒多久,就被迦太基人識破了企圖。在西西裏島南岸的埃克諾穆斯角附近,由350艘船艦組成的迦太基艦隊試圖與羅馬艦隊決戰,以阻止其向迦太基本土進攻。於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