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起兵的歷史真相(上)(第2/3頁)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此刻裴寂已經很清楚他那些錢是怎麽到手的了,只好點頭同意。

李世民和裴寂很快就想了一計。隨後的日子裏,裴寂天天去找李淵喝酒,喝完酒又順便送上幾位美女。一連數日,把李淵伺候得舒舒服服。幾天之後,裴寂找了個四下無人的機會,不慌不忙地對李淵說:“二郎暗中蓄養兵馬,欲舉義旗,恐大事泄露被誅,所以讓我以晉陽宮女奉公,此乃情急之下迫不得已之計。如今眾人心意已決,不知公意下如何?”

李淵一聽,當場爆出冷汗。

原來這幾天與他合歡的竟然全都是晉陽行宮的宮女——皇帝楊廣的女人!這可是滅門之罪啊!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和老友居然使了這麽一招把他綁上了“賊船”。這一招可真損哪!

李淵愣了很長時間,最後無可奈何地說:“吾兒既有此謀,事已至此,為之奈何?只好從他了。”

李淵雖然一只腳踏上了“賊船”,可畢竟是被逼無奈,所以猶豫了幾天後又把腳縮了回去。

不久後又發生了一件讓他差點掉腦袋的事,再次把他逼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那就是東突厥的入侵。

從大業十二年底到次年正月之間,東突厥屢次出兵進犯馬邑(今山西朔縣),李淵派遣副留守高君雅會同馬邑太守王仁恭出兵抵禦,結果卻吃了一場敗仗。人在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聞訊大怒,以“不時捕虜,縱為邊患”為由,遣使赴太原將李淵就地拘押,並準備將王仁恭斬首。

李世民一見時機成熟,終於當面對李淵說:“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為戰場,父親若再拘守小節,下有盜寇、上有嚴刑,危亡無日啊!不如順民心舉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

李淵大驚失色:“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我現在就告發你。”然後找出紙筆,做出一副馬上要奮筆疾書之狀。

李世民一臉沉著,緩緩地說:“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所以敢說。倘若父親一定要告發我,不敢辭死!”

李淵氣得把筆一扔,說:“我怎麽忍心告發你呢?你要慎重,別再說這種話了。”

不料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又來了。李淵聽見他鍥而不舍地說:“今盜賊日繁,遍布天下,父親受詔討賊,賊能討得完嗎?到最後還要承擔討賊不力的罪名。而且世人紛傳李氏當應圖讖,所以李金才無罪,卻一朝族滅。退一步說,即便父親能將盜賊盡皆剿滅,自古功高不賞,屆時危險更大!只有昨日之言,可以救禍,此乃萬全之策,願父親勿疑!”

李淵仰天長嘆:“我昨天一整夜都在想你說的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今日不管是家破人亡由你,化家為國也由你,一切都由你了。”

此時的李淵真是一副萬般無奈、聽天由命之狀!

幾天後,隋煬帝的使者又到了,準備把李淵和王仁恭一起押赴江都問罪。李淵頓時驚慌失措。於是,李世民和裴寂等人再次向李淵進言:“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偏將副手戰場失利,竟然也要歸罪明公。危亡已經迫在眉睫,宜早定計。況且晉陽兵強馬壯,行宮中又蓄積金錢、布帛巨萬,以此舉事,何患不成?今留守長安的代王幼弱,明公若擊鼓向西,據有長安如同探囊取物,何必被區區一個朝廷使者囚禁,坐以待斃呢?”

至此,李淵終於下定決心,開始暗中部署。可沒過幾天,江都的天子使臣又到了,宣詔赦免了李淵和王仁恭的戰敗之罪,並且讓他們官復原職。赦令一下,李淵立刻反悔,矢口不提舉義之事。

接下來的日子,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催促李淵起兵。如鷹揚府司馬許世緒、行軍司鎧武士彟、前太子左勛衛唐憲、其弟唐儉等等。

然而,大夥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該說的話翻來覆去都講爛了,李淵還是遲遲不動。

劉文靜忍無可忍,只好向裴寂施壓:“先發制人,後發者制於人。你為何不快點勸唐公起兵,怎能一再借故拖延呢?再說了,你身為宮監,卻以宮女私侍他人,你一個人死就算了,何必拖累唐公?”

裴寂被觸到痛處了。是啊,假如李淵遲遲不起事,萬一晉陽宮女陪侍之事泄露,那他裴寂就算有八顆腦袋也不夠砍啊!

此後裴寂只好天天追著李淵,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終於把李淵徹底說服了。李淵隨後讓劉文靜假造敕書,以朝廷準備四征高麗為名,命令太原、西河、雁門、馬邑四郡凡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者全部要應征入伍,借此擴大武裝力量,準備起兵。

這就是歷代正史所記載的關於晉陽起兵的起因和內幕。在這裏,李淵被描繪成一個平庸、怯懦、胸無大志、多疑反復的傀儡型人物,而年未二十的李世民則被塑造成一個目光遠大、足智多謀、意志堅定的領袖,表現出了一種遠遠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和穩重。在此,李世民毋庸置疑地成了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而李淵一開始就被蒙在鼓裏,後來迫不得已卷入了這個事件,幾乎是被人用綁架的手段弄上了這條起兵叛隋的“賊船”,自始至終都表現得碌碌無能而且萬般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