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一:歷史的血統論

在一個血統至上的國度裏,衡量一個王朝的更替興亡,看的不是別的,而是當權者的名和姓,也就是所謂的血統原罪論。血統是什麽,它是以血緣作為核心價值來獲取權力的一項制度。一旦創業者夯實基礎,那麽對於其後的繼任者來說,一切就顯得順其自然了。

如果說繼任者的正統性是由創業者交接而來,那麽創業者的正統又是從何而來呢?可以肯定,他們是通過個人的奮鬥(包括暴力和陰謀)摘取了那頂熠熠生輝的帽子。在這裏,血緣成了當權者獲取權力的一種手段,更是他們獲取權力的資本。西漢建立後,劉邦又將諸侯分封制搬了出來,原因是他認為秦朝的迅速敗亡是沒有分封同姓王。前車之鑒不可不防,劉邦還是將鞏固官家權力的寶押在了血統上,這是統治的手段。當然這種手段是維持官家權力遞延的常備裝置,從世襲到分封再到和親,處處圍繞著權力的血統論在大做文章。

按照血統關系親疏排列結構:直系親屬、一般親屬、親屬的親屬、朋友的朋友等,這就是利益的分配格局。如果血統沒有任何變化,維系它的道統卻發生了質變,而新道統又與它血型不配,這樣就會出現權力的排斥反應,這應該是權力結構中最糟糕的一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