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豐島海戰的消息傳到東京,是三天後的7月28日。李鴻章得知這個消息,似乎比日本早一天,是7月27日。

這一天,李鴻章向總理衙門發電報報告:

查華、日現未宣戰,日船大隊遽來攻撲我巡護之船,彼先開炮,實違公法。

損失了大約一千增援官兵,李鴻章十分沮喪。簡直是一次慘敗,一次意料之中的慘敗!

在噸位方面,“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三艦合計為一萬一千噸,而“濟遠號”“廣乙號”兩艦合計才三千三百噸。在時速方面,日本艦均在十八海裏以上,而清艦則不到十八海裏。另外,日本艦配備速射炮,而清艦沒有,普通艦炮射出一發的工夫,速射炮能射出八發。

所謂意料之中的慘敗,是因為李鴻章事先清楚這些裝備上的差距。

避免不了戰爭,就盡快地結束戰爭。

——李鴻章還沒有宣戰,卻已經在反復考慮停戰了。

豐島海戰使日本國民欣喜若狂。

“陸軍方面日本占上風,但海軍可就不一定了。像‘定遠號’和‘鎮遠號’那樣的鐵甲艦,中國多得很啊!”這是當時一般日本人的想法。那次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訪日,口稱友好,卻也不無示威之意。日本民眾看見鐵甲巨艦,都自嘆不如。至於它的底細——主炮的炮彈只有一發或兩發,他們是全然不知的。

照例,對國內的報道又是說日本方面先遭敵艦炮擊,不得已而應戰。

7月29日的《時事新報》報道:

據釜山來電:25日晨七時,於豐島附近,清艦開炮挑釁,我艦立即還擊應戰。擊沉其運輸一千五百名官兵之運輸船一只,俘獲軍艦“操江號”,“濟遠號”逃回中國,“廣乙號”遁向朝鮮東海岸。

所擔心的海戰獲得了勝利,人們自然要興高采烈。

日本國民喜氣洋洋,可外交大臣陸奧宗光卻心情緊張地盯著電報,喃喃地說道:“東鄉啊,你好大膽子!……在這種時候……”

“浪速號”把英輪“高升號”擊沉了。不論情節如何,總之是日本軍艦擊沉了掛著英國國旗的商船。憑外交官的直覺,陸奧知道“這件事不可能輕易了結”。

在詳細報告送達以前,他心裏一直忐忑不安。

在《蹇蹇錄》中,似乎陸奧異常冷靜地處理了這件事。實際上,一時間他可真有點兒動搖了。開戰的急先鋒陸奧接到“高升號”事件的消息後,馬上寫信給伊藤首相:

如有必要,亟應奏請陛下聖裁。大兵增發之事,宜予暫緩,不知可否?竊不勝憂慮,謹奉書以聞,尚希定奪。

英國幹涉是不可避免的了,日本目前應謹慎。陸奧想以暫緩增援來表示日本的謹慎。伊藤首相卻毫不猶豫地否定了他的提議,說:“事已至此,難以變更。”

伊藤遠比陸奧鎮靜從容。

陸奧宗光在《蹇蹇錄》中只字未提他自己的一時動搖。不消說,在個人的回憶錄之類當中,這種事情太多了。他只是說:

豐島海戰中,我軍艦將掛有英國國旗之運輸船擊沉。竊以為此種意外事件,必將惹起日、英兩國間極大糾紛。眾人深以為驚駭,或曰,應不遷延時日,予英以令其滿意之補償。

陸奧咬牙切齒地罵道:“東鄉這個渾蛋!”

但是,東鄉大佐已采取了周到的措施。被救起的英國船長和高級船員們到達佐世保鎮守府後,果然對日本方面大為有利。

法制局長官末松謙澄親赴佐世保調查,結論為日本方面並無過失,沒有賠償義務。根據是:

一、“浪速號”在日、中兩國業已交火之後,向“高升號”行使了“交戰者”權利。

二、“高升號”屬於英籍船只,但在事變之中,船長被奪去行使職權之自由,船由清軍軍官控制。就是說,英船“高升號”當時被清軍軍官所劫奪。

三、“高升號”船主與清政府訂有契約:一旦開戰,該船即交付清政府。

陽歷7月28日(陰歷六月二十六日),這天是清光緒帝的生日。光緒帝接受了群臣的祝賀,賜宴後在寧壽宮演了戲。雖然是狂風驟雨、瞬息萬變的時刻,宮廷裏依然是一片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