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回 送瘟神送走真神仙 哭奇冤哭出解冤人(第2/3頁)



  田文鏡聽皇上說到這裏,突然靈醒了過來。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他爬起身來一躬說道:“不行!皇上不能在這裏了。您聽,外面風狂雨驟,雷電交加。請皇上和張大人立刻回城,由臣在這裏守夜……”

  張廷玉剛進來時,由於被河風吹得渾身幾乎凍僵了,直到現在才暖和過來,看田文鏡這緊張的樣子,他笑了:“田中丞,你不要怕。河堤下就泊著皇上的禦舟,洛陽的三十艘官艦也在這裏護航保駕。你怕的什麽呢?是不是你這個大堤不結實?我告訴你,開封城裏也未必有這裏更安全。”

  雍正接過話頭說:“田文鏡,朕看,你自己心裏就對這河堤不放心。你請朕進城,不就正好說明了,你自己就懷疑它能不能保得住嗎?”

  田文鏡慌了:“萬歲……要是這樣說,臣可無言上對主子了——臣只不過為了預防萬一……”

  雍正站起身來說:“唉,難為你還有這樣的心思。可是,你應該知道,朕要的不是‘萬一’,而是‘萬全’!你沒有治過河,也不知道這條河的厲害。你這裏下雨,淹的卻是下遊啊!告訴你,朕來開封已經六天了,就住在與你相隔幾步之遙的老城隍廟裏。朕看到,你自上任以來,沒吃過一頓安生飯,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朕知道你是個好官,是個清官,你辦差盡心盡意,朕也全都知道。”田文鏡聽到這裏,心裏一熱,剛要遜謝,卻被雍正止住了,“但朕還是要說你。你的心思一半用在民政上,另一半卻用來對付朕。你想得最多的,恐怕還是怎樣討朕的歡心。想千方百計地保住今年大河不決堤,想讓別的督撫們挑不出你的一點毛病。朕說的是嗎?”

  雍正這話說得可真夠尖刻的了,果然是句句誅心,針針見血。田文鏡就是想辯,也說不出口來。但他想想自己的難處,卻又不甘心受到這樣的責備:“……萬歲教訓得是。臣不過是想,能保住今年不決堤,就能爭得秋季一個好收成。這樣,明年治河就有銀子了。說實話,臣現在缺的就是銀子……”他趁機把籌款的難處說了一遍,卻沒敢說出向臬司借錢的事。到現在他才突然想到,這筆錢來得太容易了,說不定自己要被砸在裏頭;也是到現在他才明白,鄔思道臨走時說“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時失之易”那句話,也許有點道理。

  雍正聽了田文鏡的話,卻看著張廷玉笑了:“廷玉,你聽見了嗎?朕決心清理虧空,看來竟要落個守財奴的名聲了。”

  張廷玉正色說:“田文鏡,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治河是件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戶部也有這項開支,你有難處應該早點向戶部申明的嘛。或者具折奏明,或者去找上書房都行。這麽大的事憑你一人、一省之力,是不可能辦好的呀!”

  田文鏡咽了口唾沫:“張大人說得是。其實下官一上任,就連著給廉親王上了兩個稟貼,請他關照戶部。也許是我上得晚了,也許是八爺事忙還來不及處置。可汛期將到,我這裏等不得呀。實在沒法,我才先從本省籌措一些。區區苦衷,還望皇上聖鑒。”

  雍正卻不願把話題轉到允禩身上,他略一思忖便說:“治黃就要從根上治。你要依照當年陳璜和靳輔那樣,從上遊直到下遊,一段一段地治理。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治表,更要治裏,表裏兼治,才能有成效。朕治過水,也遭過水難,還在水裏泡過兩天兩夜哪!朕看你修的這個堤,就是勉強能頂得過今年,它也頂不過明年。黃河洪峰下來的情景,大概你沒有見過。你這個堤,就像是個軟皮的雞蛋,一捅就全破了!朕敢斷言,就今晚下這點雨,蘭考那裏的大堤就會全部決口潰倒了的。”

  雍正這番話和鄔思道說的竟然如出一轍,讓田文鏡大吃一驚。他現在有點後悔了,前幾天為什麽會有那麽大的火氣呢?不過,他多少還存著點僥幸,李衛大概還不至於向皇上報告這件事。鄔瘸子是李衛的老師,又不是皇上的老師,皇上哪能問到他呢。

  正好,那個武明送吃的來了。瞧著他那滿頭大汗的樣子,又看看他端上來滿滿一桌豐盛的飯菜,還有兩條肥美鮮嫩的黃河鯉魚,皇上可真是高興了。他馬上就說:“好好好,真是難為你了,做得又快又好。武明,你去把這魚賞給外面的侍衛們。哎?有什麽熱湯沒有?”

  武明走上前來說:“萬歲,您瞧這連天大雨的,黃河裏的水早就喝不得了。幸虧,我這裏接了點雨水,可是,還得用明礬澄澄再用啊。咱們這小地方,比不得皇宮,什麽像樣的東西也沒有。只有一道說湯是湯,說茶就是茶的,萬歲爺您嘗嘗,看合不合口。”他一邊說著,一邊就著一個碩大的茶壺,倒出了一碗粘乎乎,熱騰騰的面湯樣的東西,雙手捧著,呈在了皇上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