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漁陽豪強(第2/2頁)

是勛心說我從哪兒知道的?當然是從史書上讀到的啦。不過麽,瞧郭奉孝這眼神挺嚇人的,想想也是,他一搞情報工作的,得到某些隱秘的材料,恐怕除了曹操以外誰都沒告訴過,結果被個不相幹之人一語道破,換了誰也會驚訝甚至是膽寒啊。不成,我得找個借口,把事兒給糊弄過去,別讓郭嘉誤以為我想插手情報工作——光插手情報工作也就罷了,而且自家還秘藏情報,不肯匯報給曹操知道,這罪過可大了去啦!

眼珠一轉,隨口敷衍道:“此許子遠昔日所言耳。”是當年許攸跟隨袁紹,才逃去幽州那會兒,他不是跑來請成嗎?我就跟他打問了一下幽州的情況,偶爾聽到的——“時已久遠,未審目下境況如何,故相詢之。”但那也是一年多以前的事兒啦,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情況仍然相同,所以要找你問問。

郭嘉似信非信,繼續斜眼瞟著是勛。然而是勛那點兒小心思,又怎麽可能讓他瞧出來,當下微微一笑,趕緊轉過頭去稟報曹操:“主公無憂,勛保袁熙必不駁朝廷之詔也。”

是勛為什麽敢拍胸脯打保票呢?原因就在於他剛才問郭嘉的那兩個人——王松和劉放。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在原本的歷史上與孫資齊名,都當了曹家父子祖孫多少年的機要秘書,做到中書監的高官。後來就是這倆貨在曹叡臨終前耍花樣,排斥了跟自家不睦的夏侯獻和曹肇,把司馬懿、曹爽拱上了台——直接導致了其後的曹爽亂政和司馬氏篡政。

根據史書記載,劉放最初因戰亂而投奔漁陽豪強王松。這個王松是真正的地方實力派,手裏捏著三個縣——雍奴、泉州和安次。後來曹操平定冀州,劉放就勸王松降曹,於是王松獻上三縣——文書是劉放幫忙寫的,曹操一見是文采斐然啊,詢問捉刀人,就此把劉放召到身邊來做官。

這正是劉子棄的起家之途。

當然啦,這事兒是勛輕易未必想得起來,只是今天曹操召集開會,順便讓郭嘉講述了一下幽州的形勢,袁紹三子一甥各自的地盤兒,是勛聽說袁熙占據著雍奴、泉州和安次,不禁腦筋一動——唉,這仨地名連在一塊兒,怎麽聽著有點兒耳熟啊?細一琢磨,終於想起劉放之事來了。

所以他先問郭嘉,袁熙在他三縣地盤上真能說了算嗎?真正掌握實權的人究竟是誰?郭嘉一提“王松”之名,是勛琢磨有戲,於是又問,有個涿郡人叫劉子棄的,在你搜集的情報當中,有沒有提到過?

一聽劉放果然在王松手下,是勛覺得這事兒基本上沒跑了。袁熙肯不肯接受朝廷詔令,那不是他能夠說了算的啊,得問過真正主事兒的王松,而根據原本的歷史判斷,劉放是內心向曹的,很可能還會勸說王松,趁機依附曹操。倘若說袁熙拒絕朝廷詔命,還在兩可之間,那麽王松勸他接受的可能性就有七成,劉放勸王松勸袁熙接受的可能性就有九成。

九成可能性唉,我賭這一把吧!

於是轉回身跟曹操打保票。曹操就問啦:“何所見而雲然?”是勛瞟一眼郭嘉,微笑不語,那意思:相關絕密情報,還真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出來。

曹操瞧瞧郭嘉,又瞧瞧是勛,心說既然這二位已經統一了意見,而這主意最早又是荀攸提出來的——三大謀士都認同,咱們就這麽決定吧。於是分派職司,預做出兵的準備,然後散會,光把荀、郭、是三個人給留了下來。

是勛繼續扯謊,說我是曾經聽許攸提到過,掌握雍奴這三縣的實為地方豪強王松,而王松麾下有一劉放,心向朝廷,因此袁熙就是一傀儡啊,只要劉放跟王松遞幾句話,自然不會拒絕朝廷所命。

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這謊編得不大圓,萬一將來許攸歸了曹,曹操問起此事來,恐怕就要穿幫。不過也沒有辦法,只好等會兒下去再詳細思忖,預先設計好幾個彌補的方案了——倒是可以去向關靖和諸葛亮問問計,對他們就說自己有特殊的情報渠道,但是絕不能讓郭嘉知道。

曹操說這事兒還是不保險啊,最好誰能寫封信去聯絡那個劉放。荀攸和郭嘉都把目光投向是勛,是勛只好回答說,既然是我的判斷,那還是我寫信吧——主公可靜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