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外禦其侮(第2/2頁)

所以他也希望可以與馬超暫且罷兵,合力禦曹。但倘若自己一提,馬超立刻就答應了,子龍未免還會心生疑竇:他是真心是假意?是真被逼急了無路可走才對我虛與委蛇的吧?一旦入關,會不會馬上翻臉呢?如今馬超拒絕了他投效劉封的建議,說咱們還是先攘外再安內吧,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趙雲便即信了幾分。可他還是要再多問一句:“將軍所言,果出真心否?吾若放將軍入關,將共守漢中,不起兼並?”

馬超即從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來,當著趙雲的面一折兩段:“皇天在上,吾若背誓,有若此箭!”不過隨即又補充了一句:“一國三公,令出多頭,必難取勝。吾入漢後,子龍當聽吾號令。”

趙雲心說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則馬超所部本來數量就比自己目前所掌的兵馬要多,二來論及舊日名位(先不管吳懿加封他的驃騎將軍,以及劉封才派人許了自己的衛將軍),馬孟起本在自己之上。而且馬超先小人後君子,把話說在前頭,也讓趙雲對他的觀感又提升了幾分。當下就馬上拱手施禮:“雲自當附將軍驥尾,唯將軍之命是聽。”

就此打開大門,放馬家軍進入陽平關,並且向馬超通報了魏軍來攻石泉的消息。馬超皺眉道:“如此,吾等當歸南鄭,共謀破敵之策——可使吾將陳式留守陽平,以禦張合。”

趙雲對此並無異議,於是留下陳式率領三千兵守備陽平關,剩下的部隊合二為一,連夜折返漢中郡治南鄭。馬超在路上就問趙雲,說昔日法正在漢中築二十三道壘,分派諸軍守把,合“周易重門之義”,不知道如今情況如何?趙雲嘆道:“主力多隨太子與黃將軍南下,今漢中所余不足萬數,且多新卒……”所以趙雲被迫收縮兵力,放棄了大部分營壘,聚兵以守南鄭東方的赤坂、成固、石泉,西方的黃沙、沔陽、陽平,以及北方的褒中,只剩下了這七座要隘。

然而趙雲對於守住漢中還是頗有信心的,一是因為才得著將近二萬馬家軍相助,二是預料曹軍來得倉促,糧草物資並未補給得上,只要固守各城,熬過最艱苦的一個月時間,對方很可能被迫糧盡退兵——“所慮者,石泉若失,若赤坂亦不能阻敵,則賊可自荊州以沔水運糧,再相持月余,田間谷熟,彼或無糧運之憂也。”

馬超手撚胡須,沉吟不語,好半晌才說:“待歸南鄭,當集眾將商議,以定方略。”

等大軍回到南鄭城中,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士兵們一得到駐紮的指令,很多累得連營帳都不肯搭,直接裹著毯子就躺倒在民舍檐下睡了。可是馬超卻仍然精神矍鑠,毫無疲態,大步流星進入太守衙署,便命趙雲:“速召諸將前來議事,即已寢者,亦須喚起。”

時間不大,校尉以上,各路偏裨,既包括漢中軍也包括武都馬家軍,全都聚集到了衙署內,烏泱泱的將近有三十人。馬超先請趙雲大致講述了一番目前的局勢,隨即面色陰冷,環視眾將,緩緩說道:“今魏賊來犯,形勢峻急,吾等若不能合力同心,則漢中必失,漢中失而成都不保也,大漢四百年基業,行將至我等而亡……”一拍桌案:“吾故與子龍議,暫主漢中軍事,諸君有異議否?”漢中軍將盡皆注目趙雲,趙雲微微頷首,然後首先出列朝馬超一揖:“雲願奉將軍號令。”

於是眾將一起躬身:“願從馬將軍命。”

馬超說好,那麽首先:“從成都新主者可左,從劉封者右。”

趙雲聞言大驚,忙問:“將軍,此何意耶?”你不趕緊制定軍事計劃,怎麽又提起這碴兒來了?不是說暫且擱置爭議,一致對外的嗎?

馬超冷哼一聲:“若所從相異,未必嚴遵吾令?吾又何敢放心用之?”趙雲急忙分辯道:“如將軍昨日所言,所從事,待退敵後再議。吾今必奉將軍號令,絕無二心……”馬超直接打斷他的話:“吾卻不信!”

只聽“當啷啷”聲響,馬家軍眾將直接都把腰間的環首刀給抽出來了,半數一擁而上,逼住了趙雲,半數攔住了身邊的漢中將。隨即馬超下令,說趙雲黨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當先囚禁起來——於是即將手足無措的趙子龍抹肩頭、攏二背,繩捆索綁,押將下去。然後馬超再說一遍:“從成都新主者可左,從劉封者右。”當即“呼啦”一聲,八成將校全都奔了左側,光剩下四五個人愣在當地,不知如何取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廖淳。

馬超毫不客氣,下令將這幾名將領也全都當場逮捕,關押起來。等到肅清了隊伍,他才長出一口氣,開始正式研討起漢中的防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