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邊城孤兒 第22章 領賞(第2/3頁)

元封帶人過去一看,一個膘肥體壯的大漢正躺在地上,左胸中了一箭,已經死透了,但此人是不是牛二還有待考證,便讓人將這些傷者綁了,扔在馬上,連同這具屍體一起往回運,剩下的屍體也都補了刀,以防有漏網之魚。

元封他們馬快,半個時辰就追上了鄧子明的大隊,點起火把一看,確認那屍體正是牛二,那三四個俘虜也都是蘭州府有名的潑皮,馬幫的人恨他們殺了自家兄弟,要宰了這幾個人祭奠亡者,元封也不阻擋,任由他們亂刀砍死了那幾個俘虜,只不過聳聳肩膀而已。

八十裏的路程,趕了一夜才到,在十八裏堡休整的時候,鎮上幫著把馬幫的死者火化了因為他們的家鄉離得很遠,長途運送屍體極為不便,馬幫死人又是常事,所以便有著火化之後運送骨灰回鄉安葬的傳統。

至於牛二的屍體,便不能如法炮制了,因為還要靠這具屍體換賞錢呢,打發馬賊那五百兩,還有死難兄弟的喪葬費,都要在這裏面出。

屍體不能久存,事不宜遲,元封等人馬上出發,套了一輛馬車,把牛二的屍體用草席卷了,隨同商隊一起趕往蘭州府。

隨隊同行的有趙定安、張鐵頭、葉開,其余人等留在十八裏堡繼續訓練,這蘭州府可是甘肅的省城,方圓幾百裏之內最大的城市,幾十裏外便能感覺到她的繁華,和十八裏堡附近那樣荒涼的景象有所不同,路邊的茶棚酒館每隔幾裏遠便有一處,看見商隊過來,夥計們都笑臉相迎,站在路邊吆喝著,邀請客官停下打尖,遠處的村莊也不似十八裏堡那樣貧瘠,綠樹成蔭阡陌成行,甚至連老百姓的臉色看起來都要紅潤一些。

四個少年坐在車上觀看著四下的景色,除了張鐵頭之外,另外三人都看傻了,也難怪,他們連縣城都沒進過,又何嘗是這省會城市呢。

距離老遠就能看見蘭州府的城墻,這是一座內壘黃土,外砌青磚的龐大城池,只不過已經年久失修,很多磚頭掉落,露出裏面的黃土來,還有許多的雜草不甘寂寞的從磚頭縫裏鉆出來,展現著盎然的生計,不過卻使這座雄渾的城市顯得稍有些破敗。

北城門口站著四個當兵的,蘭州府是大城市,人流量極大,倘若每個人都要查問的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進城,所以這些當兵的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在人流中迅速辨認出他們要找的人。

這些門丁當然不是在搜尋什麽番邦來的探子,而是搜尋可以敲竹杠的人,達官貴人們自然是不能敲的,那些商隊都是常年來往的,通關文書齊全,和上面當官的也有聯系,而且這些人極懂事,見面道辛苦,還要扔兩串銅錢給他們喝茶,所以也不用去查,查的就是那種看起來有兩個小錢,卻又沒什麽背景的鄉下土條,而趕著馬車的元封等人就最符合這個條件了。

為了不給商隊添晦氣,他們是分開進城的,一輛馬車四個人,剛到北門口,便有一個當兵的指著他們道:“馬車,靠邊停下。”

趕車的張鐵頭趕緊將馬車靠著路邊停下,盡量不影響後邊人進城,然後顛顛地跑過去,點頭哈腰道:“官爺,何事招呼小的?”

當兵的卻根本不理睬他,繼續在人群中搜尋著目標,偏巧這一會兒沒有合適的獵物,他們便湊到一起嬉笑談天起來,依然不去理睬路邊這輛馬車。

元封的臉上看不見任何表情,只是打量著這城墻的構造,仿佛入迷了一般,而趙定安就沉不住氣了,要過去討個說法,被張鐵頭一把拉住:“定安,別惹事,這裏可是蘭州府,比不得咱家。”

鄉下人對於大城市有著與生俱來的畏懼感,趙定安也不例外,氣哼哼的往地上啐了一口便不再說話。只有葉開將放在懷裏的盤纏錢悄悄藏進了鞋裏。

又過了一會兒,那門丁才晃晃悠悠過來,眾人打量他的裝扮,只見頭頂紅纓氈帽,那紅纓子都臟的看不出顏色了,身上的戰襖也破爛不堪,腰間一柄佩刀,刀鞘的漆都剝落了,真是有夠落魄的。

他們瞧這當兵的落魄,當兵的瞧他們也未嘗不是如此,十八裏堡不是個富地方,又極其缺水,所以少年們身上臉上都是陳年的汙垢,頭發打著結,身上的皮襖也散發著一股味道,看起來比乞丐強不到哪裏去。

門丁看看他們,又看看馬車,問道:“這馬車是誰的?”

張鐵頭趕緊答道:“回軍爺的話,這馬車是關中鄧家馬幫的,你看這裏。”說著一指馬臀,上面用烙鐵印著一個小小的鄧字。

“鄧家的啊,那你們又是誰?鄧家的馬車怎麽會在你們手上?”門丁扣留他們,主要就是看上這馬車了,若是這馬匹上沒有烙印,說不定就被他們當贓物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