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邊城孤兒 第72章 何去何從(第2/2頁)

兄弟們全都到場,一字排開給新郎新娘道喜,鎮上有頭臉的老人們也到齊了,都暗暗抹眼淚,誇趙定安是個有情義的好漢子,那幫大姑娘小媳婦更是泣不成聲,手絹都濕透好幾回了。

婚禮完了就是喪禮,眾人把吉服脫了,露出裏面的麻衣,全鎮人給小冬戴孝,風光大葬,那些在十八裏堡做生意的人也來圍觀,聽說事情真相之後,也扼腕嘆息。但回去之後便開始收拾行裝,連夜出逃。

以前的十八裏堡是個寶地,這裏是西北鹽鐵茶馬生意的決策地,這裏的一句話,能讓西北市場抖三抖,倘若假以時日,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中心也不是不可能,但現在一切都變了,隨著孟小冬的死,一切富貴繁華如過眼雲煙,將會消失在風中。

十八裏堡憑什麽那麽牛,還不是有官府做後台,誰都知道元封是範道台的結拜兄弟,銅城柳知州又是他們的大靠山,要不是柳知州罩著,他們的保丁就是非法武裝,現在一切都完了,得罪了巡撫大人,道台老爺和知州大人的關系就沒用了,巡撫公子的人頭在墳頭上擺著,你想那溫巡撫能善罷甘休,趕緊收拾東西跑吧,不出十天,大隊官軍肯定來到,到時候雞犬不留,再走就來不及了。

一夜之間十八裏堡附近的商人便走了個精光,往日喧鬧的鎮子變得冷冷清清,滿街都是丟棄的雜物,沒來得及關上的大門在風中哐哐的響著,一派蕭條景象讓人的心也跟著發涼。

起初一兩天,大家的信心還是滿滿的,仇恨充斥著他們的心,假如官軍此時來到,定然會吃癟,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官軍並沒有到達,十八裏堡人的高漲的雄心和鬥志卻慢慢衰減下去。

畢竟這是造反啊,老輩人這樣說,造反和打馬賊不同,和搶商人也不同,面對的是朝廷,是官府,是整個天下!憑著小小的十八裏堡,能行麽?

其實十八裏堡並沒有多少男丁,那支精銳的騎兵部隊中有八成是來自於附近的鄉鎮,如今十八裏堡人殺官造反,這些後生的爹娘也慌了神,跟著當保丁沒啥,跟著和尉遲家開戰鬥也沒啥,可是跟著和官府作對就不行了,那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啊,爹娘們紛紛來到十八裏堡,想把自家的孩子叫回去。

後生們哪裏肯走,這個集體教會他們武功,教會他們做人,給他們帶來榮譽和尊嚴,不管走到哪裏,只要提到十三太保,別人定會投來尊崇的目光,現在集體遇到危難,又怎麽能棄之而去呢。

爹娘們見拉不動兒子,便使出各自的殺手鐧來,有的娘們鬧著投井上吊,有的苦口婆心的勸說,還有的扯謊子:“孩兒,你奶奶快不行了,趕緊回家看最後一眼吧。”還有的下了血本,給孩子說了媳婦,日子就定在當天,硬拉著兒子回去成親。

對於這一切,元封心知肚明,但他無能為力,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和官府對抗是沒有出路的,小老百姓心中官府就是天,是最大的,即便自己也不忍帶著這些兄弟去赴死,甘肅官軍雖然戰力不強,但是對付一個百十戶人家的堡子還是沒問題的,據出去探聽情報的人說,溫巡撫已經在征調邊境的軍隊了,蘭州府的禁軍也關了雙餉,糧草輜重從庫裏發出,城南牲畜市場上所有的騾馬都被征用,這是要打大仗啊。

深夜,元封來到叔叔的墳前,靜靜地坐了一夜,叔叔是他唯一的親人,相當於父親和師父的角色,他的武功、計謀、甚至待人處事的原則、方法都是叔叔教的,但叔叔卻沒教過他如何應對今天的局面。

荒原上的風很疾,怒號著將篝火吹得呼呼作響,這天,怕是要變了。

元封裹緊了衣服,深深嘆了口氣,忽然肩上一暖,一件羊皮襖披了上來,緊接著是溫暖的舌頭舔在臉上,原來是啞姑帶著賽虎來了,啞姑依偎著元封坐下,兩人共披著羊皮襖,在墳前坐了許久許久,直到東方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