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風起隴西 第51章 豈是池中物(第2/2頁)

十八般兵器弓弩為第一,箭矢的消耗是最大的組成部分,但是箭矢的生產比較麻煩,粗細均勻的樺木杆子,鋼鐵箭鏃,羽毛,膠漆,絲線,工藝十幾道,少了一道都不行,其他的原材料都好說,羽毛這種純自然的東西可就難弄了,上好的箭是雕翎箭,一般的也得用雀鷹,鵝毛箭射出去就打飄,根本不能用,可是寒冬臘月的上哪裏去找那麽多的雕翎。

正是由於雕翎的缺乏,再加上優秀弓箭手的培訓時間問題,涼州軍已經放棄了弓弩這一塊,用火槍作為補充,倉庫裏本來就有大批庫存槍械,火藥的儲存也算充裕,子彈就更好說了,隨便找些錫、鉛、銅、鐵溶了倒進模子就能造出子彈來,生產速度比箭矢快多了,工藝要求也不復雜,只要是質地柔軟的球狀金屬就可以了。

軍器作坊的冶煉爐旁邊,十幾個赤膊大漢正在拿鋼條捅著爐子,外面寒風刺骨,這裏卻熱火朝天,坩堝裏是暗紅色的金屬溶液,待會這一鍋燒化的合金倒進模具裏,就能變成殺傷敵人的子彈。

冶煉場的另一端是精加工作坊,十幾位能工巧匠正在制作遠威炮的炮彈,這種炮彈工藝要求非常高,整枚炮彈呈圓柱形,前頭稍尖,風阻系數優良,彈體上帶著兩條凸槽,正好能卡在膛線上,炮彈的口徑比炮膛略微寬了一些,這也是為了照顧射程的需要,軟銅嵌在堅硬的鋼質炮膛裏,氣密性自然會很好。

遠威炮的射程極遠,大炮架在高處,配上流線型的炮彈和特制的藥包,能打到二十裏外的突厥大營,雖然威力很小,但至少能給突厥人提個醒,別管你躲得再遠,一樣在我射程之內。

冶煉場外面,是堆積如山的破銅爛鐵,有突厥人的頭盔、鎖子甲、盾牌、兵器,有些盔甲上還帶著血跡,這些破爛都是等待回爐的,另外還有大批城裏百姓捐獻的鐵鍋菜刀啥的,原料是充足的,但是另一側堆放的焦炭卻是越來越少了。

不光是焦炭稀缺,火油、煤炭、木炭、木柴都嚴重短缺,一個冬天下來,光是取暖用的燃料就不知道燒掉多少,再加上煉鐵的、燒鍋的,真是不可計數,城裏不少房子都被拆了,大梁和門板拆吧拆吧燒鍋用了,路旁的老樹也被砍伐一空,總之為了這場戰爭,涼州人已經付出了包括生命在內的很多很多……

最緊迫的糧食問題雖然解決,其他問題接踵而來,燃料、彈藥,醫療用品,什麽都缺,派去蘭州的使者應該到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援軍也應該出發了,可是每天站在東城墻上的瞭望哨望穿秋水,也沒看見從東方過來一人一馬。

元封冒雪視察的時候,葉天行正陪著曹延惠在溫暖的房間內嘮嗑,桌上擺了兩壺青稞酒,葉天行邊喝酒邊講元封的事跡,從他殺死獨一刀開始講起,一直講到十八裏堡被官兵剿滅,曹秀坐在一旁聽得聚精會神,心馳神往,當講到孟小冬血濺進士府,元封怒殺四公子的時候,曹秀忍不住淚流滿面,恨恨地一揮拳頭:“殺得好!”

故事講完了,曹延惠長嘆一聲:“原來此子還有如此經歷,怪不得小小年紀就如此沉穩幹練。”

曹秀眨眨眼睛:“爹,為啥說他小小年紀,我看他一臉胡子,起碼有四十歲呢。”

葉天行哈哈大笑,替曹延惠答道:“人家只不過胡子長點罷了,論年紀還不到二十歲,比你大不了幾歲。”

曹秀吃驚的張大了嘴,原來那個兇惡的怪叔叔如此年輕,他不再插嘴,躲到曹延惠身邊掰起手指來,也不知道在算什麽。

“老曹,怎麽樣,你有什麽打算麽?”葉天行悶了一口青稞酒道。

曹延惠撫摸著曹秀的小腦袋,神情淡漠地說:“倘若涼州幸免於難,此子居功至偉,老夫自然會重用於他,只是……”

“只是什麽?”葉天行問。

“金鱗豈是池中物,只是怕小小的涼州盛不下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