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風起隴西 第68章 西出陽關(第2/2頁)

軍中一名飽學之士嘆道。

元封養了不少詩人在軍中,也不用他們打仗出力,每人給個參軍的虛職,每天寫詩撰文就可以了,歷史總是需要有人銘記的,軍人們沒有這個閑情雅致,也沒有這個文采,就交給這些“戰地記者”好了。

“此處建一城池,可阻西面之敵入侵。”元封用馬鞭子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此處是河西走廊中極為狹窄之處,南北只有三十裏,以城池,敵台據守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是現在不忙著建城池,所有的人力物力都要用在西征上,把敵人趕的遠遠的,讓他們永遠都沒機會來犯邊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在肅州建立兵站之後,大軍繼續前行,向著下一個目標進發。

越往西走,天地越是開闊,碧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戈壁,沙丘起伏,黃土夯成的廢棄古城墻綿延在天地之間,大軍停止前行,紮營休息。

元封領著一幫將弁來到城門下,黃土的墻體已經被流沙掩埋了一些,歷經無數次的戰火,垛口和敵樓已經不復存在,只有銹跡斑斑的箭鏃向人們訴說著無盡的往事。

城門上有一塊石牌,兩個斑駁的隸書字隱約可見“陽關”,原來這裏就是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城池,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傳唱的城池,參軍們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有人大聲吟誦出千古流傳的絕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千古絕唱啊,邊塞詩人們魂牽夢縈的地方就是這裏,荒涼的古堡,壯麗的大漠,金戈鐵馬將軍豪強,詩人們跪在黃沙裏淚流滿面,抓起沙子捧在臉上,神情陶醉不已,似乎能從沙中嗅出千年悲壯的故事。

黃沙從指縫中流出,眼淚大滴的留下,詩人們豪情滿懷,忍不住詩興大發,一個個搖頭晃腦,如同瘋癲了一般,而軍官們卻三五成群湊在一起研究著如何重建城池,設立兵站的問題。

忽然,城墻上有人大喊道:“看!”

眾人趕緊爬上土墻放眼望去,只見一望無盡的戈壁上,一副壯麗的畫卷正在展開,隱隱約約的霧靄之中,旌旗招展,兵甲如林,兩軍正在對戰,騎兵往來沖突,步兵徐徐推進,這一切似幻似真,仿佛就在眼前,又好像遠在天邊。

所有的人都看呆了,赫敏和李明雪兩位女將手挽著手,瞪著眼張著嘴一動不動,直到這一幕突然消失,才拉著元封的衣角問道:“這是什麽啊?”

“是海市蜃樓,上天恩賜的景象,看畫中的軍隊應該是兩支突厥軍。”元封解釋道,回頭大喊道:“斥候出發,附近百裏之內應有戰事。”

軍隊在陽關遺址附近紮營,嚴陣以待,到了半夜時分,忽聞遠處人喊馬嘶,一陣槍響過後恢復了平靜,士兵來報:“抓獲突厥俘虜一隊,好像身份比較特殊,小的們不敢擅自處置,請大帥親自查問。”

元封親自來到現場,一隊西涼軍槍騎兵正圍著一輛馬車,周圍散落著十幾具屍體,槍騎兵隊長跑過來稟報道:“大帥,這夥突厥人從北面過來的,聽見號令也不停,卑職就下令開槍了,打死了一些人,俘虜了十幾個。”

夜色中,槍騎兵隊長黝黑的臉上露出一絲驕傲,元封拍拍他的肩膀:“吳冬青,都當上槍騎兵的隊長了,不錯啊!”

昔日的火槍隊裝彈手吳冬青自豪的挺了挺胸膛:“謝大帥誇獎。”

元封點點頭,下馬走向那輛馬車,一把扯開簾子,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正躺在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