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陜甘風雲 第34章第一槍(第2/2頁)

一杆長長的火槍舉起來,照門罩住哨官狼狽奔逃的背影,“砰”的一聲,哨官應聲倒地。

大周天佑十三年三月初三,西涼對東周首戰第一槍打響。

西涼國大元帥正式昭告全國百姓,當日有一支商隊在邊界遭到東周甘肅官軍的襲擊,十余名無辜商人被打死打傷,貨物被劫。

至此,西涼國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為了給被殺的百姓報仇,為了不再被封鎖,為了洗雪使團所受到的屈辱,大元帥府宣布,即日興兵東征。

萬眾歡呼,鑼鼓齊鳴,街道兩旁懸掛著巨幅的旗幟和標語,裝備精良的大軍從涼州城內穿城而過,放眼望去,是無窮無盡的鐵流,旌旗招展,刀槍耀目,大軍氣勢如虹,接受著涼州數十萬百姓的檢閱。

百姓們歡呼著,雀躍著,在這一刻,身為西涼國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百姓們紛紛議論著,大王真是愛民如子啊,王妃受辱他都能隱忍,但是百姓遭殃他就決不能容忍,前腳商人被殺,後腳西涼就宣戰了,這樣的好君主八輩子也難碰上啊。

文臣們都傻眼了,自古以來打仗就不是好事,只要一開戰,百姓們就要怨聲載道,徭役賦稅加重,以及沉重的傷亡都是難以承受的,可是如今百姓們竟然為戰爭鼓掌喝彩,真不知道主公是怎樣做到的。

他們當然不知道,為了籌劃這場戰爭,大元帥府做了多少工作,街頭巷尾那些慷慨陳詞,講述東周人惡劣行徑的商人,書院裏引經據典剖析戰爭必要性的書生,可都是大元帥府派出去的人。

……

東征大軍在涼州城內閱兵只不過是激發民眾的愛國心和自豪感罷了,其實戰爭已經開始了。

邊境五十裏,甘軍大營,正是吃晚飯的時間,兵士們鬧哄哄的聚在一起,地上擺了個陶盆,裏面放著鹽水煮蘿蔔,每人手裏倆窩頭,拿著筷子夾著窩頭大吃,營地裏一片噼裏啪啦嘴唇撞擊的聲音,當兵的過得苦,平時就這夥食待遇,當官的就不同了,頓頓三五個菜,有酒有肉,查緝走私弄來的銀子也全進了他們的荷包,當兵的一個大子撈不著,還別叫屈,當官的不克扣他們的軍餉就是好的了。

這批人馬是甘軍的老底子,標準的老弱殘兵,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參加過涼州戰役,有幸吃過涼州軍俘虜營裏的飯菜,想起那一段往事就讓人向往回味啊,大塊的紅燒肉可勁的造,青稞面窩頭管飽,能吃十個決不讓你吃八個。當兵的每月按時發餉,分量十足的大帝頭,每人兩個,吹一口氣擱在耳朵上聽,嗡嗡的響啊,那可是貨真價實的銀子,當半年兵就能在甘肅老家買十畝地!後來他們這些人因為素質原因被清退,那個遺憾,那個難過,別提了。

人家西涼兵也是兵,咱甘軍也是兵,待遇咋就不一樣呢,士兵們簡單的腦子想不通,只是每當吃飯的時候就要發些牢騷,久而久之,所有的甘軍士兵都知道西涼軍夥食好,軍餉高,能當西涼兵是上輩子修的福分。

派出去巡邏的哨隊還沒有回來,王千總有些擔憂,這幾天邊境上沉默的可怕,他隱隱覺得有事情發生,但是又不敢相信西涼人真的能打過來,他們畢竟是個小國家,大周乃是天朝上國,妄動刀兵不是自尋死路麽。

王千總面前的案子上擺著一碗酒,一盤子鹿肉,一盤子馬腸,可他就是吃不下,低頭沉思之時,看見酒碗上漾起了漣漪,而且這漣漪越來越劇烈。

不好!敵襲!王千總迅速出了營帳爬上木頭搭建的瞭望台,放眼向西方望去,漫山遍野黑壓壓的全是騎兵!

西涼人真的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