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宮闈驚變 第1章 下馬威(第2/2頁)

使團下榻在館驛,吃住都是中原式樣,這西涼國本來就是西北漢人組成的國家,和東周同文同種,衣食住行上的差異不大,再加上適當安排的西域特色飲食,到也讓使團在賓至如歸的感覺之上,又多了一點點的異域風情。

百余人的使團,其中只有十個人是從京師派來的,其余的隨扈人員都是從甘肅借調的,此舉也是為了縮短路程時間,能盡快趕到西涼,也能給西涼人留出充足的時間準備禮物,前往京城參加萬壽節,也就是皇太後的壽誕大典。

元封在以前涼州府衙改建的大元帥府內接見了來使,丹陛兩側,是兩排精銳驃騎,一水的黑色和白色,一絲雜毛都沒有,膘肥體壯油亮油亮的戰馬全是優秀的阿拉伯純種馬,比尋常的蒙古馬中原馬高出一個頭去,馬上的將士更是威武異常,外罩鋥亮的胸鎧,內穿烏油油的鎖網,鮮紅的盔櫻,一丈八長的大戟,盡顯涼州男兒的本色。

昨天秀的是步兵,今天秀的是騎兵,整個一窮兵黷武的國家啊,東周使節們暗暗腹誹著,卻又極其貪婪的盯著這些中原難得一見的駿馬,自古以來中原不能產良馬,產馬地區的喪失使得中原政權戰鬥力大減,不敵遊牧民族,宋朝就是因為喪失了燕雲十六州和西北產馬地區而最終落敗,哪怕用再多的鋼鐵武裝起來的步卒也不是騎兵的對手,這已經是中原兵家的共識。

大周也缺馬,為了和漠北的蒙古人打仗,皇上興馬政,從西北和西南進口馬匹,但渠道一直不甚暢通,優良的三河馬、羌馬在周軍中裝備不多,伊犁馬更是少見,周軍騎兵常用的多是西南進口的滇馬,矮小瘦弱,和驢子一樣,就這樣還得當寶貝伺候著,行軍的時候都不敢騎,只有作戰的時候才上馬。

馬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更是達官貴人愛好收藏的名品,能擁有一匹伊犁馬已經是中原貴族夢寐以求的事情,那可是有著天馬之稱的名駒啊,至於大食良種,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句話,你有錢也買不到。

阿拉伯純種,大食馬,貝督因馬,說得都是同一種馬,生長在沙漠之中,嚴酷的環境只允許最優良的馬匹生存下來,這也是造就了這種名馬的原因,這種馬速度快,耐力強,美麗,聰明,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響驚嚇,簡直就是天生的戰馬,一直以來它只存在於傳說之中,偶然獲得幾匹也只能養在皇宮大內,尋常人等難以見識一面。

昨天在城外見到二十一匹阿拉伯純種馬,東周使節們以為這就是西涼的家底子,特意拿出來炫耀的,今天一看才知道,好家夥,丹陛兩旁足有五百匹之多,還全是沒有雜毛的純色馬。

天爺爺,這還讓人活麽!

幾位兵部借調的官員本來就是馬癡,現在更加癡了,要不是規矩在這擺著,他們恨不能過去親手摸摸這些傳說中的神駿,摸摸是不是真的如同傳說那般,這種馬只有二十三節脊椎骨,比平常馬匹少一節。

文官們雖然不懂馬,但也能看出好歹來,這些都是不可多得、千金難求的良馬,倘若能弄上一兩匹帶回中原,那可就發達了,若是能忽悠的西涼人自願獻上那麽幾百上千匹,乖乖隆地洞,不敢想了,皇上還不開心死!

唯有韓侍郎面色不改,不為所動,傲立在丹陛之下,身後一個侍從低頭捧著托盤,上面是一個明黃色的卷軸,想必就是大周皇帝的國書了,不過看韓侍郎這個勁頭,大概是不準備上殿遞交國書,而是在等待什麽人來迎接自己。

一名西涼禮部官員上前請韓侍郎上殿,韓侍郎傲然道:“大周皇帝陛下的詔書怎可輕慢,還請貴國國主殿下親自跪接。”

氣氛頓時冷峻起來。讓西涼國主親自下殿跪接,這個儀式就是想讓西涼奉大周為天朝上國了,只要是從大周皇宮裏出來的東西,別管是書信還是禦賜的物件,或者奉旨前來的使節,都要跪拜,這可能麽?

如果西涼人拒絕這樣做,就等於侮辱了大周皇帝的臉面,那樣的後果是貿易再度中斷,戰爭的陰雲再度籠罩在西北大地。

元封有拒絕的魄力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