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宮闈驚變 第2章 外交較量(第2/2頁)

西涼兵精糧足,統治者年輕有為,整個國家正是蒸蒸日上之際,而大周則國力衰敗,藩鎮割據,北方韃子時常南下騷擾,又不是漢唐盛世,憑什麽讓人家臣服於你,皇上都沒動這個心思,只說從長計議呢,就你韓侍郎比別人能!

韓侍郎在那裏發著瘋,幾位兵部大老倌不為所動,慢吞吞品著茶,這老幾位可不是什麽皇子親王的手下,而是正兒八經皇帝派遣出來的,論資歷,論能力,都比韓侍郎強。

“臉是自己掙得,不是別人給的。”一位姓馮的兵部官員說道,話音雖輕,眾人卻都聽見了,尤其韓侍郎,臉色一變,沉聲道:“馮大人,難道這個屈辱我們就忍了不成,本官建議立即回國,向朝廷據實稟報這裏發生的一切。”

馮大人冷笑道:“回國作甚,當真要興起十萬天兵馬踏西涼不成?陛下正為馬政之事犯愁,倘若韓大人能夠親自領兵滅了西涼,奪了這產馬的寶地,陛下定然欣慰,封侯拜相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韓侍郎一時語塞,自己哪有這個本事,大周的實力他又不是不知道,每年維持北方邊軍的費用就足以使戶部面臨崩潰,如果再和西涼開戰的話,恐怕連後宮的脂粉錢都發不出來了。

更何況,皇太後的壽誕就要來臨,這時候講究的是天下太平,萬國來朝,一團和氣,就連漠北的蒙古人都給了面子,答應今年不南下打草谷了,若是僅僅由於韓侍郎的處置失當,導致兩國再起刀兵,不用想都知道韓侍郎的下場。

“這,那兩位大人有什麽章程?”韓侍郎害怕了,與前途想比,更重要的是小命,他不得不屈尊向兩位兵部借調的副使求教起來。

兩位老將軍瞄一瞄韓侍郎這份沒出息的樣子,老馮說道:“看吧,想必西涼人也是一時義憤,不久便會派員和咱們交涉的,若是他們怕了,服軟了,那就正中下懷,若是他們強硬,咱們也只能懷柔為主,兄弟之邦也沒什麽嘛,陛下也是可以諒解的。”

韓侍郎暗道一聲老狐狸,事到如今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果然,不久西涼禮部便派員前來質問,兩國關系尚未確定,為何周使無理要求涼王跪接國書?對此事西涼表示強烈抗議和不滿,由此引發的後果由東周使團承擔。

來宣布照會的西涼禮部官員把話說完,不給他們辯解的機會便昂首去了,隨後館驛周圍便圍起了數千百姓,用臭雞蛋和爛菜葉子亂砸一氣,讓東周使團見識了西涼百姓的民意。

瞧這架勢,戰爭一觸即發,韓侍郎嚇壞了,再次提議逃走,兩位副使嗤之以鼻,真要跑了,那才叫無可挽回,西涼人的騎兵是吃素的,你跑的再快就跑過他們?沒跑出五十裏就得讓人家攆上包了餃子,這些做臣子的死了沒有關系,陛下的大業受到影響才是大事。

“那現在怎麽辦?”韓侍郎憂心忡忡。

“西涼人如此舉動,無非是施加壓力,反正來的時候陛下都有所交代了,兄弟之邦的關系就是咱們的底線,再低咱們也沒這個權限,不妨把底牌打出來然後聽天由命。”馮大人如是說,雖然消極,但也是唯一的辦法了。

……

一日後,東周使團再度覲見西涼國主,這回韓侍郎老實了,再也不敢耍什麽幺蛾子,照本宣科:兩國結為兄弟之邦,東周為兄,西涼為弟,平起平坐。

這個結果正是西涼人所想要的,遂爽快的接了國書,厚賜了來使,不過自始至終元封也沒有讓周使見到自己的真面目,一切禮儀場合都讓曹延惠出面代理,西涼國的政體即使如此,中書令和大元帥分掌文武,都算國主,這樣做也符合禮制。

“以後我還得去中原轉悠呢,讓人家都認清楚了我這張臉就沒法混了。”這是元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