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宮闈驚變 第16章 海公公的回憶也靠不住(第2/3頁)

元封沉默了,看來從海公公這裏得不到什麽有用的情報了,他敲敲馭手的位置,示意可以回去了,海公公有些慚愧,因為他無法向這位前朝太子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如果自己真的知道些什麽,恐怕也活不到今天。

馬車繞了一個圈,又回到江記酒莊的後門,海公公下車之際,元封忽然問道:“我娘呢?”

“娘娘她,喪身火海了……”

雖然不出所料,元封的心還是一陣抽緊,他點點頭,沒說什麽,黑暗中英挺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海公公下了車,沖著馬車深深一躬,這才進了店子。

酒莊裏溫暖如春,侄子臉上也漾著笑意,見到大伯進來,他高興的說:“大伯,他們給我投了一萬兩銀子,說要把白酒生意也做起來呢。”

海公公當然知道這個“他們”指的是誰,侄子早就想把生意做大了,只是自己一直不願意招搖,怕樹大招風,現在看來明哲保身是不可能了,平靜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太子既然歸來,就絕不會善罷甘休,自己這條線他是一定要抓住的。

十壇子黃酒已經放到驢車上了,海公公沒心情在侄子家坐了,匆匆乘車返回皇宮,一路之上心情忐忑不安,事發之後第一天的豪情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則是無盡的恐懼,雖然先皇對自己有恩,但那畢竟是許久以前的事情了,歲月可以磨掉一切事情,包括恩情和仇恨,一方是前朝太子,一方是朝廷,誰的力量更強大可想而知。

……

海公公下車之後,馬車就駛離了酒莊後門,在冬日的京城街頭漫無目的的逛著,元封坐在車裏一動不動,海公公是那場政變的見證者,雖然他只是個外圍人員,但證言也有一定參考價值,父皇母後都死在那場變故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時的周王撿了個大便宜,反倒成了最後的勝利者,先皇全家殉難,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周王奪了大寶也沒什麽不可以,於情於理都說得通,但是他在事後卻將所有知情者滅口,並且盡力消除一切大漢朝的印跡,就很值得玩味了。

馬車最終停在軍統司的一處秘密據點外,見元封回來,葉唐趕緊來報告:“當家的,詹事府方面派人送信來,說想和您碰個面。”

上回禦林軍和西涼人幹了一仗,雙方都有死傷,事實證明這是一場誤會,有人想挑撥離間而已,詹事府裏倒是有幾個明白人,知道陜甘總督的分量,放著這麽一個強大的外援不去拉攏而去打壓,那真是腦袋裏進了水了。

所以太子才會讓京兆尹將誤抓的人放回,以此示好,並且送信來約見陜甘方面的代表人物。

“當家的,見不見?”

“見,為什麽不見。”

……

東宮,太子的臉色不是很好看,剛才在父皇的書房又吃了癟,讓他很是不滿,明明是老三這個陰險的小子在調撥自己和老二老四之間的關系,可是父皇竟然置之不理,還呵斥了自己一番,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難道自己真失寵了麽?

劉錦死了,太子心裏也不舒服,畢竟這個太監是從小照顧自己的,但是身為儲君,不能有絲毫的心慈手軟,這老閹奴都害到主子頭上了,若是不處死他,太子的威嚴何在。

劉錦一死,詹事府的一些人頓時便有了機會,皇帝給太子選的那幾個少傅,少師,少保都是勛舊大臣擔任,自然用不起來,能用的幾個人都是太子自己選的,二十郎當,三十出頭的精明強幹的讀書人,其中以正四品少詹事黃子華最為傑出。

“殿下,以屬下愚見,陜甘總督此番派人進京,正是為了尋找強援而來,區區一個戶部尚書已經不足以擔當他在京中的靠山,他根基太淺,升遷太快,已經引起很多人的妒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今天下,能罩得住他的人不過三人,皇上,殿下,秦王。”

黃子華侃侃而談,太子眼睛一亮,道:“接著說。”

“陛下自不用說,天下都是他老人家的,而秦王,身在長安,掌握陜西軍馬,陜甘總督節制不了秦王,又不能聽從藩王調遣,因為那樣他定會被陛下,殿下視作秦王一黨,被陛下猜忌了,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範良臣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死心塌地報效秦王,爭取將來一個從龍之功;二是投到殿下門下,表明立場,將來殿下登基,他還能繼續他的榮華富貴。”

“範良臣不傻,當然明白跟隨秦王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他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投靠殿下,所以他才會派遣得力人員前來京城,就是想走殿下的路子,也正是由於這一點,他們才會被羅天強所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