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問鼎天下 第24章 招兵籌糧經略長安(第2/2頁)

元封自有辦法,他已經命人偽造了許多公文發往相鄰的省份,措辭嚴厲的命令河南、四川、山西、湖廣等地官府,讓他們征調糧食和錢銀來陜西,反正朝廷準備對西部動武的事情也已經公開化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打仗的規矩,合情合理,諒那些地方官也不會生疑。

即便有哪些精明的官員意識到不對頭,等他們向京城核實,一來一回已經過去成月的時間了,黃花菜都涼了。

總之,元封是抱著能忽悠幾個是幾個,忽悠不了也無所謂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就算全忽悠不到,能打亂周朝的政令系統,讓他們動輒懷疑上面公文的真假,也是一件好事。

招收了一萬新兵,對於原先那些陜軍的依賴性就降低了,前任呂家軍的戰鬥力雖然不錯,但用起來畢竟不大放心,還是有自己的武裝比較好。

元封最擅長的就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當初在十八裏堡是這樣,在西涼也是這樣,現在長安又是這樣,只帶著二十來個人來到長安,竟然在短期內鞏固了政權,拉起了一支隊伍,不能不說是奇跡。

雖然他是西涼國主,但此時西涼正值外患,輪台突厥人叛亂,大軍平亂不知道何時才能凱旋,敦煌又遭到吐蕃人的趁火打劫,一兵一卒也抽不出來,不但不能派兵東進,還需要元封的援救呢。

長安需要人坐鎮,元封不敢擅離,畢竟這裏是對東周作戰的第一線,所以馳援敦煌的任務就交給徐達了,徐達帶著他的兩個兒子,拿著範良臣簽發的軍令,前往蘭州調動甘軍,然後增援敦煌,甘軍雖然弱,但畢竟是西涼人訓練出來的部隊,再加上徐達這個宿將,定然能解敦煌之圍,後方的問題,元封是不用擔心了。

……

京城,皇宮文淵閣,小文官們一改往日恬淡的做派,忙的不可開交,戰事臨近,征調錢糧兵馬的任務越來越重,事關重大,六部以及各地官府的公文雪片一樣飛過來,都要由內閣處理,整理出意見交給皇帝批閱。

皇帝將兩個兒子倒了個,燕王派往長安,秦王派往燕京,對這個策略,他一直洋洋自得,自以為是妙計一條,既能消除兒子們的勢力,又能看出他們的真本事,野心歸野心,天下總還是要傳給他們的。

至於新立的太子,皇帝也不僅僅是將他當成個靶子,老三打小就聰明,也未嘗不是個可造之材,於是皇帝讓老三去內閣幫忙,有什麽不重要的文件,太子可以直接批復。

皇帝是個權力欲望很重的人,所以司禮監那些太監並沒有多少機會披紅,大多數的票擬都是皇帝親自批閱,曹少欽只需負責他那一攤子稅監、礦監的事情,為內庫賺錢便是。

乾清宮,皇帝批完了一疊票擬,伸了個長長地懶腰,以前都是撒手放給兩個宰相去做,現在大權重新掌握在皇帝手裏,才讓他感覺到為君的艱苦,自己只需要批閱票擬即可,可那些內閣的大學士們卻要從萬千條奏折中找出重要的,然後寫出中肯的意見和對策,工作量豈不是更大。

皇帝忽然突發奇想,想去內閣走走,看看大臣們是如何辛勞的,也看看太子在那邊幹的如何,到時候看誰努力,再賜點東西啥的,還不感動的他們熱淚盈眶啊。

皇帝沒有帶大批儀仗,只是一個步輦,幾個侍衛,就這樣悄悄來到了內閣的所在地,文淵閣,守門人看見那明黃色的步輦,剛想大聲通傳皇帝駕到,卻被人攔住,皇帝想偷偷的看看大臣們。

皇帝穿過了文華殿,來到文淵閣,裏面忙忙碌碌,竟然沒有人注意到皇帝的駕臨,看著一個個埋頭苦幹的臣子,皇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忽然有人擡頭看見了皇帝,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其余人等紛紛擡頭,也看見了禦駕親臨的皇帝,剛要起身跪拜,皇帝伸出一只手擺了擺,示意大家不要影響了工作,眾人感激涕零,無不動容。

皇帝很滿意這種效果,得意的笑了笑,忽然,一陣爭論的聲音傳來:“這些票擬,還是遞給乾清宮吧,本宮不能批。”

“可是陛下有旨,州府級別關於錢糧民夫的奏折,太子可以代為披紅啊。”

“本宮能力有限,處理不了,還是找乾清宮或者司禮監吧。”

皇帝的眉毛漸漸擰了起來,這個老三,不該能的時候瞎能,真正放權給他了,卻又黏黏糊糊,畏首畏尾,當真扶不起來!

皇帝沒說什麽,哼了一聲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