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問鼎天下 第30章 成大事者不能有良心(第2/2頁)

奏折上,對一條鞭法施行之後的成果做了憧憬,根據目前大周朝的田畝數字,歲入起碼增加一倍,達到九百萬兩,如果有時間仔細丈量土地的話,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一成,達到一千萬兩。

當看到一千萬兩的時候,皇帝兩眼放光,忍不住擊掌道:“好!”

再往下看,楊鋒又提出一條策略,開挖運河,裁撤驛卒,同時開挖南北東西兩個方向的運河,借助原有的湖波河流,大興土木,除了能興漕運之外,還能灌溉良田。

運河好處大大,水路運輸不需畜力,運輸量大,晝夜都能行船,速度又快,傳達政令,運輸糧草士兵,效率大增,運河啟用之後,大批驛站就可以裁撤,要知道維持那二十裏一個的驛站,每年的花費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皇帝深以為然,這兩個辦法都說到他心裏去了,實行新的田畝稅收制度,可以開源,開挖運河大興漕運,可以節流,這樣一開,大周朝萬世無憂矣。

至於面子問題,只要不提及那些特定的字眼,皇帝並不在意,現在皇位已經坐穩了,也該對那些人下手了。

可是楊鋒提出的兩條策略,見效都比較慢,今年的稅已經收過了,只能明年再實行一條鞭法,開挖運河更是浩大無比的工程,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別想見效。

所以皇帝還采納了另一位協辦大學士的意見,孟知秋建議開征西餉,臨時性加賦,先度過目前的危機再說,目前除了這個辦法,似乎也沒有更好的策略了。

皇帝獨斷專行,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出三天,索要糧草,加征西餉,冬季農閑時間征集民夫開挖運河的公文便雪片一般飛向大周各地。

……

陜西,長安,陜甘總督臨時衙門。

來自陜西全境的官員們濟濟一堂,像這種全省主官齊聚省府的機會並不多,趁著總督大人還未登堂,大家都忙著寒暄,敘交情,論輩分,都是官場上的人,氣氛相當融洽。

“陜甘總監軍海公公到!範總督到!”隨著一聲通傳,蟒袍玉帶的海公公和身穿紅袍的範良臣走了進來,兩人升了座,在案子後面坐定,將各地官員一一點卯之後,眾官員按照品級落座,所幸前汾陽侯府的大廳足夠大,這麽多官員坐在一起也不擁擠。

“聖上有旨。”海公公幹咳一聲道,拿出一個明黃色的卷軸。

眾人趕緊又來,排成好幾列,面對海公公跪下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特在陜西征糧三百萬石,銀一百萬兩,丁壯十萬人,以供西征大軍驅使,如有延誤,抗命者,斬無赦,欽此。”海公公念完,將聖旨交到了最前面的範良臣手中,大搖大擺的先去了,只留下滿地官員面面相覷。

海公公走了,範良臣拿著聖旨走到公案後面坐下,道:“都起來吧,商量商量如何征糧征稅。”

範良臣是個性格溫和的官員,大家在他面前也能放得開,海公公既然走了,官員們的膽子也大了起來。

“三百萬石,怎麽這麽多,咱們陜西又不是江南,如何攤派這麽多的糧食?”有人憤憤說道。

“還有西餉,居然要我們陜西出一百萬兩,這是竭澤而漁啊!真不知道是朝中哪個家夥出的餿主意!”

陜西雖然比甘肅富裕,但也就是仗著渭河平原那點良田,比湖廣江南這樣的魚米之鄉差多了,三百萬石的糧食,一百萬兩銀子,不是拿不出來,但那樣會傷筋動骨,搞得民不聊生,激起民變也未可知,地方官們倒也不都是酒囊飯袋,這些道理還是明白的。

“都別廢話了,這可是聖旨,誰敢違抗?”範良臣道,官員們無奈,只好各回本州縣想方設法征集錢糧民夫去了,反正他們的俸祿一個字兒不會少,無論征收多少都是攤在老百姓身上,興許還能借著這個當口為自己撈一點好處呢。

歷史上比這還要狠毒的橫征暴斂比比皆是,酷吏們為了政績不惜把老百姓往死裏逼,華夏子民是最善良最能忍耐的,只要不把他們往絕路上逼,總會咬咬牙堅持下來。

但是這次不同,巨額的賦稅如同秦嶺一般壓了過來,一場風暴迫在眉睫了。

……

長安,西涼會館,元封和李善長對坐著,良久,元封才道:“這樣做,我良心會不安的。”

“成大事者,就要拋棄自己的良心,你父親沒能做到,所以他失敗了,老夫希望太子不要重蹈覆轍。”李善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