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問鼎天下 第45章 冬季大練兵(第2/2頁)

大戰在即,元封絲毫不慌張,到底是征戰多年的宿將了,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是帶著一幫手下在外面勘探地形,後方的事情都交給李琪處置。

大批人踴躍投軍,其中不乏優良工匠,對這部分人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木匠、鐵匠、獸醫、廚子、裁縫,泥瓦匠,只要是手藝人就能在漢軍大營裏混一碗飯吃,當然待遇不如戰兵那麽高,但也極其優厚,每月兩吊錢,管吃不管穿,屬於軍匠系列。

銀子如同流水一般花出去,換來大批的物資和人員,在李琪的領導下,幕僚們的辦事效率很高,制造軍裝被服旗幟,打造兵器盔甲車輛,購買馬匹牲畜,建造營房,修繕城墻,一切進行的井井有條。

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是寒冬臘月,第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飄灑在中州大地上,寒風刺骨,大雪封路,河流結冰,草木枯萎,這個冬天格外的冷,而那些新兵也終於體會到了吃糧當兵的艱辛。

每日天不亮就要被小旗粗暴的從溫暖的被窩裏喊起來去出操,慢一慢就有鞭子抽到身上,頂著冰冷的鐵盔,抱著沉重的長矛大刀,在冰天雪地裏操練,爬冰臥雪,但沒有一個人叫苦,漢軍不強迫人當兵,受不了苦想回家的放下兵器就可以走,外面大把人等著進來補缺呢,不過那十畝地可得交回來。

十畝地是小,面子是大,都是正當年的壯小夥子,被灰溜溜的遣散回家,臉往哪擱?所以大夥都咬著牙堅持下來了。

第一場雪結束的時候,從陜西運來的軍火終於到了,一車車的長苗子火銃,黑黝黝冷森森,雪亮的刺刀直晃人的眼,聽說這是從西涼聘請來的工匠監造的呢,西涼火器甲天下的說法,在中原也是有口皆碑的。

這些火銃只有最優秀的士兵才可以裝備,紅褐色的十字交叉牛皮武裝帶,核桃木的槍托光滑溫暖,黝黑的槍管,黃銅的機件,還有綴著火紅色纓子的範陽氈帽和牛皮靴子,都是火槍兵的標準配備,比起普通步兵的長矛大刀,綁腿布鞋,不知道威風了多少倍。

所謂最優秀的士兵,並不是指體格魁梧,武藝高強,能打十個八個,那種人士直接編入斥候去了,火槍兵的要求是意志堅定,服從命令,樸實厚道。

在西涼對抗帖木兒大軍的戰爭中,元封領悟了一件事,費效比最高的兵種不是騎兵,也不是弓箭手,而是火槍兵。

培養一個合格的騎兵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加上戰馬的費用,一個騎兵的花費頂的上十個步兵,而弓箭手的培訓也需要至少半年時間,弓弩看似簡單,其實掌握起來頗費功夫,箭矢的消耗也是個問題,一支羽箭需要木材膠漆羽毛箭鏃等材料,還要工匠費時加工,可是殺傷力卻遠不如火槍。

而火槍兵的訓練是最簡單的,火槍看似復雜,其實掌握起來並不困難,無非是裝藥,裝彈,射擊幾個步驟而已,發射火槍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需要精確射擊,只要列隊齊射便可。

唯一的困難在於如何保持隊列整齊,火力的持續性,這就需要苦練隊列,做到令行禁止,士兵們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所有行動聽從隊長的號令便可,讓前進就前進,讓後退就後退,射擊的時候也是嚴格按照口令裝彈發射,完全就是機械性的動作。

漢軍新兵一直以來訓練的就是隊列,直到火槍運來之後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演武,校場之上,一列列士兵在隊長的口令聲中不停地裝藥,發射,一時間硝煙彌漫,槍聲震耳,附近的高坡上,元封帶著文武們俯視著訓練場,感慨萬千。

“小兔崽子們練得倒像那麽回事,不知道真上了戰陣,會不會嚇得尿褲子。”負責訓練新兵的是元封從西涼帶來的老軍頭王金標,這老家夥當了二十年的兵,在練兵方面頗有些造詣,此時嘴上說的難聽,其實是在邀功呢。

“列隊開槍,總比拿著大刀長矛肉搏強吧。”另一位將軍說道,他說的也是實話,和弟兄們站在一起開槍,心裏好歹有底,若是和敵軍捉對廝殺,這些新兵也真指望不上。

天邊又是一陣陰雲飄過,元封望著天空暗想,但願老天保佑,打仗的時候不要碰上大雪大風的天氣,不然火槍就成了燒火棍了。

一陣馬蹄聲傳來,前方有斥候趕到,翻身下馬稟報元封:“主公,周軍前鋒已到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