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問鼎天下 第73章 轉進(第2/2頁)

這是一次秘密軍事會議,最終元封將如何拍板,外人無從知曉。會議過後,漢軍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勢。

如今的漢軍,實力更加壯大,整合了數萬名的官軍戰俘,大批輜重鎧甲兵器堆積如山,這可都是花錢也買不來的啊。

有人說打仗就是拼誰的錢多,人多,但是有些時候,光有錢也是沒用的,打造十萬人使用的兵器鎧甲車輛旗幟,購買戰馬,訓練士兵,那可絕不是單單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制造兵器盔甲不僅需要大量的銅鐵金屬,還需要高爐,焦炭,大批技術熟練的工匠。

購買戰馬更是苦難重重,中原不產馬匹,要買馬必須通過北方或者西域途徑購買,那些遊牧民族可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野蠻人,和他們打交道並沒有那麽容易,搞不好就人財兩空,沒有戰馬就沒有騎兵,就不能壓制敵人,這就制約了很多中原軍閥的發展。

還有征募訓練士兵,更是個浩大的系統工程,沒有強有力的地方政府配合,或者優厚的政策支持,想讓老百姓主動投軍簡直是癡心妄想,若是強行抓來壯丁充軍,那兵員素質就得不到保障,帶著一群滿腹怨言,整天想著逃跑回家的士兵打仗,對方一個沖鋒,這邊就得全部繳械投降,仗還怎麽打。

即使忽悠的好,也要保證士兵們每日的嚼谷,還有號衣鎧甲鬥笠草鞋,以及兵器馬匹,哪一樣不是巨耗資金,這還不包括喪葬撫恤費用在內呢。

爭奪天下,絕不是十幾個人,七八條竹槍就能解決問題的,尤其是在已經有人捷足先登的情況下,漢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官軍在中原大地上鏖戰了半年之久,終於大獲全勝,俘虜了十萬官兵,繳獲大量物資,這些兵馬物資立刻就可以投入使用,漢軍如同吹氣球一般擴大了一倍。

如今的戰場態勢完全逆轉過來,漢軍占優勢,官軍盡處劣勢,時不我待,元封親自領兵從洛陽殺出,直奔有著五省通衢之稱,兵家之地的徐州。

占了徐州,等於在帝國的腰眼上夯下一顆釘子,使官軍南北不能相顧,稍加時日,就能,復國大業就只在朝夕之間了。

可是,元封他們明白這個道理,皇帝更加明白自己的處境,中原戰局已定,再專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毫無意義,眼下他也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去北方,那裏駐紮著帝國最強大的軍隊,還有自己的四兒子,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回京師,依托長江天險,打防禦戰,持久戰。

皇帝的選擇毫無懸念,帝國的根本在江南,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江南,沒了江南漕運的支持,北方的軍隊根本維持不下去,而且京師城池高大,火炮配置也多,依托長江天塹和舟師的保護,還怕賊軍真能打進京城麽。

更何況,京師還有皇帝沒出生的兒子,每當想到這是自己最後的兒子,皇帝就忍不住一陣心疼。

如今的皇帝,已經不是一個健全的男人,但是除了曹少欽和幾個老資格的太監知道以外,所有的知情者都已經被秘密殺掉,即便是自己兒子,皇帝也不打算和他說實話,所幸卵子被閹割之後的後遺症很輕,以皇帝的體質,只要記得刻意偽裝,沒有人能人的出來。

即便如燕王這樣細心的親生兒子,也沒察覺親生父親有何異樣,本來滿心歡喜趕來徐州想登大寶的,結果卻大失所望的二皇子,並未表現出任何的沮喪,反而欣喜萬分,為父皇的幸運而喝彩。

而且,燕王向父皇獻了一條計策,皇帝沉思半日,對這條計策不置可否。

漢軍兵不血刃就奪了徐州,在問鼎天下的棋盤上,又走下了重要的一步棋,至此漢軍掌控的地域已經相當可觀,足以有資格叩問鼎之輕重。

官軍退至淮河長江一線,憑借天險抗拒漢軍進攻,而漢軍則忙於消化整合吞掉的軍隊土地,兩方面都在舔著傷口,積聚著力量,等待著下一次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