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一統南北 第17章 南北漢(第2/2頁)

京城南門,五六個穿著尋常百姓衣裝的漢子推著載貨的小車慢慢走過來,雖然打扮平常,也刻意用鬥笠掩蓋了眼中的精光,但是胳膊上的腱子肉和磨平的拳尖卻將他們深深地出賣,這幾條大漢,肯定有來頭。

走到城門口的時候,一陣小風吹來,掀起了其中一位彪悍爺們的衣襟,不小心露出藏在裏面的短火銃柄,漢子們大驚,紛紛將手往衣服下面伸去,哪知道看到這一幕的守城禁軍眼神閃爍,竟然將頭扭了過去,只當是沒看見。

幾條大漢松了一口氣,大搖大擺的進了城,他們是南漢軍方的細作,特地來京城踩盤子的,女皇陛下說了,要和北邊打賭,誰先進京師誰當老大,小的們哪能不提起精神辦差,等天下定了,他們就可都是開國的元勛。

京城裏的官們,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江北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西域韃子他們不願找,也搭不上關系,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南漢,畢竟都是本鄉本土的人,試問誰家在蘇杭沒有親戚,拐彎抹角也能遞上話,趁著現在手裏還有點權力,還不趕緊投效,等大軍真進了城,就沒機會了。

所有人都認為大周朝氣數已盡,肯定要完蛋了,但是即便亡國也不會亡在北漢手裏,而是亡於南漢,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興許一段長達百年的南北分治即將產生,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南北朝廷的國號都是漢。

紫禁城,養心殿,現在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奏折越來越少,屈指算來,大周掌握的地域已經沒多少了,北方已成亂局,湖廣李伯升推舉自己的侄子為帝,已經獨立了,閩粵等地被胡大海叛軍攪得烏七八糟,自身難保,四川雲貴等地關山遠隔,早就失去了聯系,恐怕當地那些酋長土王也會趁亂獨立。

就算是京師家門口的江南,也已經糜爛不堪,漢軍的細作已經滲透到了天子腳下,皇帝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管,因為就連自己最信賴的內廠錦衣衛都和他們勾勾搭搭,謀取後路了。

皇帝的精神變得很奇怪,每天都要去大報恩寺呆坐上一會,喃喃自語著什麽,又哭又笑又發飆的,然後又到後宮去看翠妃的肚皮,眼瞅著翠妃娘娘的肚皮一天大似一天,就快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刻,每當撫摸著肚皮裏的小生命,皇帝才感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才感覺到希望,大周不會亡,張家不會亡,馬上就要有新的皇子誕生了,老二還在登萊,老四還在山西,大周還有不少忠心的臣子,這天下之局,尚有變數。

又是一個中秋節,宮中一如既往的擺起了酒宴,但是排場比往年差了許多,光是各地的貢品就少了九成,這也難怪,天下大亂,道路不通,各地督撫就算仍然忠於朝廷,也沒有這個能力運送貢品過來。

酒菜的花樣少了點,但是分量還是管夠的,進宮共度中秋佳節的官員也比往年多,為了湊數,連七品捐班也被允許進宮赴宴了,這些低級官員攜帶者他們庸脂俗粉的家眷,在宏偉壯麗的宮殿裏戰戰兢兢的行走著,舉手投足之間拘謹而又小氣,讓見慣了大世面的太監宮女們不住的搖頭嘆息,這大周的氣數真是差不多了,這樣的人也能進宮赴宴了。

皇帝在奉天殿大擺筵席,酒菜連軸送上,楊峰等一些官員還做了詩來贊頌金秋景色,大周盛世等等,今天的月色也格外的好,好不容易有了些過節的氣氛,皇帝臉上也有了笑容,可又被一道菜激怒了。

這是一道很普通的清蒸鰣魚,不算很名貴,但是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皇宮禦膳房常用的河鮮。

但壞就壞在它只出產於長江流域,而且是京師、鎮江一帶的長江下遊流域,皇宮宴席上出現鰣魚,說明下面人陽奉陰違,根本就沒嚴格執行江禁的法令。

“朝廷不許片板下水,哪裏來的鰣魚?”皇帝勃然大怒,太陽穴突突的跳,但是臣子們已經見怪不怪了,皇帝性情大變,喜怒無常,這回不知道又攤到誰倒黴了。

長江水師提督戰戰兢兢的出列,跪倒在地應對道:“啟稟皇上,這魚不是下江撈的,而是在江邊釣的。”

皇帝愈加惱怒,抓起盤子丟過去,轟隆一聲巨響,群臣嚇了一大跳,隨即才意識到,這不是皇帝丟盤子發出的聲音,而是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