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燕 歌(第4/7頁)

可寧王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很多人只能同患難,但難以同富貴。朱棣的許諾是一回事,他若真信以為真,那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寧王在朱棣登基後,立即歸隱,空享爵祿,半點兒兵力都不敢握在手上。托辭是無心政事,縱情曲樂修道。可他終日戰戰兢兢,未老已衰。這次朱棣讓寧王隨軍,寧王根本不敢違拗。這往日看似善謀、如今好似風光的人物,不過是個可憐蟲罷了。

這種境況,秋長風知道,漢王當然也知道。如今漢王驀地揭開寧王的傷疤,難道是說他心懷憤然,這才想在寧王身上撒氣?

寧王眼中已有了悲哀之意。他想解釋,可無從解釋;他想發怒,可無膽去怒;他想痛哭,可他必須保持尷尬的笑容。那一刻,他恨不得一頭撞死在地上。

漢王望著寧王,目光中終於帶了分憐憫之意道:“我其實和皇叔是一樣的人。”

寧王強笑道:“漢王過謙了。老夫已朽,如何及得上漢王的雄姿?”

漢王望著那火一樣迷離的歌舞,說道:“靖難之役前,皇叔不也是英姿勃勃?”不理寧王蒼白的臉色,漢王嘆口氣道:“我回南京後,只怕就會和皇叔一樣,再也不理政務了。”

舞未休,眾人心思有如舞者的舞,跌宕不休。他們都知道漢王的意思。

漢王的確和寧王很像。他們生不逢時,因為這是命——他們一出生就已注定的命運。寧王始終是寧王,不會是天子,就像漢王始終是漢王,不會是太子一樣。

現在漢王若回返南京,就和寧王到了南京一樣……蹉跎數年後,會不會也變成如今的寧王?

秋長風心中宛若有雷電一閃,驀然想到當初在金山寺前,張定邊曾說過:“我知道,我若收手就能活下去,再活個一百歲也說不定。可那有什麽意義?就如這棵樹一樣,就算活了千年,又有什麽意義?”

很多人活在世上,只為了這不甘二字。張定邊也不例外。

漢王這時候,突然說出這種話來,究竟是什麽意思?

不等秋長風再想下去,漢王突然道:“皇叔精通曲樂,可知道眼下歌舞演的是哪一出?”漢王突然把話題引到歌舞之上,讓眾人心情不由得為之一輕。寧王更是舒了口氣,笑道:“這應該是南戲的一出《倩女離魂》。這出戲本是起源於唐傳奇《離魂記》,宋人改為話本,金人編調,而由元鄭光祖參照前人的流傳改編而成的。”

寧王一說起詞曲,又是滔滔不絕,當然也是因為他在其中有著極深的造詣。見漢王不語,寧王終於訕訕不說下去,略帶恭維道:“不想漢王在觀海竟能找到這種戲班子……”

漢王微微一笑道:“本王既然有請皇叔,當然要投皇叔所好才好。這觀海戲班子不多,要請到好的並不容易。其實這出戲無論如何編來,本王最欣賞的卻是倩女的性情。皇叔,你如何看呢?”

秋長風一旁插不上話,也無心說話,一直琢磨著漢王的心意。聞言心道,《倩女離魂》這劇本寫的是張倩女和王文舉二人指腹為婚,王文舉長大應試,途經張家,欲迎娶倩女,張母卻嫌王文舉功名未就,不許二人成婚。王文舉無奈獨自入京應試,倩女憂思成疾,臥病在床,魂靈卻悠然離體,追趕張文舉到京城,相伴多年。之後張文舉狀元及第,衣錦還鄉。

故事頗為浪漫淒美,可漢王素來不會無的放矢,突然又提及這出戲,究竟有什麽用意?

寧王輕咳一聲,強笑道:“倩女渴求愛情,大膽沖破禮教觀念,倒是個奇女子。能得到最終的美滿,也是皆大歡喜。”

樂聲漸急,舞更炫,這時那場上的舞女就如團盛開的火焰。漢王望著那團火焰,目光中也閃過分奇異。

樂聲突停,余韻未絕,舞女陡頓,那團火好似沸沸揚揚沖到了帳頂。舞女伏地,如魂去兮。

在眾人欣賞那舞女驚艷的舞姿,和那舞姿中透露出別有的意味,也驚凜漢王的話外之意時,聽漢王又道:“皇叔,你當然知道金龍訣了?”漢王問出這句話時,又盡了一樽酒,醇酒之意凝在紅銅般的臉上。

寧王臉色立變,心驚肉跳。當初在寧王府時,就是雲夢公主有關金龍訣的一句問話後,驚變陡升,寧王雖僥幸未死在當場,但也大病一場。這刻漢王突然問起這話,是否也會有驚變發生?

就算秋長風的心頭都是一顫。可是,接下來卻無任何異樣發生。

如今,有關金龍訣的事雖還算是個驚天之秘,但卻不算密不透風。至少雲夢公主知曉了前因後果,雲夢公主若知曉了此事,太子那面多半也已知道,漢王就沒有理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