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河令第九章 雙星(第4/6頁)

想到這裏,範雍扶起狄青道:“狄青,本府送你出行。”他拉著狄青的手出了知州府,本待再囑托兩句,狄青突然道:“範知州,卑職還有件事想稟告。”見範雍點點頭,狄青遂將種世衡的建議說了遍,當然事情化繁為簡,有刪有添。等說完後,狄青道:“這件事本是種世衡建議,卑職倒覺得可行。卑職……還準備向聖上說及此事。”

範雍耐著性子聽完,只覺得狄青狗拿耗子,本是不滿。可聽到狄青的最後一句,轉念一想,修城一事沒有風險,還能算個功勞,又賣狄青個人情,何不順水推舟?遂微笑道:“狄青,這件事本府會立即起奏折向聖上說明,你就不必多此一舉了。”

狄青把趙禎擡出來,就是想讓範雍重視此事,目的已達,恭敬道:“範大人知人聽諫,聖上若問起西北風情,卑職定當如實稟告。”

範雍聽狄青啰嗦了這久,就這句話好聽,不由笑容綻放。

狄青當下告辭,他還是騎著高繼隆送的馬兒,盤纏倒不客氣的取了,一路向東南而行,過潼關,沿黃河東下,直奔汴京。

在途並非一日,沿途朔風連雪,已入冬寒。

狄青曉行夜宿,這一日到了孝義小鎮。時值大雪飄飄,封路難行,狄青愛惜馬匹,見已日暮,找不到驛館,索性找家客棧歇息一晚。

入了客棧後,狄青找個房間放了行李,然後要了些酒菜,喚來夥計詢問道:“夥計,這裏離汴京還有多遠?”

那夥計道:“客官,前行再過三十裏就到了鞏縣。過鞏縣穿運河,離京城就不遠了。若是以往沒下雪,騎馬快行兩天能到,但這路難行,要去汴京,只怕還要四五天吧。”

狄青望著堂外的飄雪,喃喃道:“原來……就要到鞏縣了。”

原來……他已離羽裳不遠了。

寒雪如梅,蒼蒼茫茫。朦朦雪地中,有雪舞飄忽,宛若有個姣好的女子在踏雪尋梅,巧笑顧盼。

狄青喝著酒,望著雪,正在出神的功夫,聽到外邊有腳步聲響起,有兩個身著蓑衣的人走進來,帶來一陣寒風。

狄青忍不住的斜睨了眼,見那兩人都用蓑笠遮住了半邊臉,腳步輕健。狄青低下頭來,暗中琢磨,這兩人不像尋常百姓,這種天氣趕路,不知為了什麽?

堂中只有狄青一個客人,那兩人也忍不住望了狄青一眼。

不過見狄青頭戴氈帽,低頭喝酒,很是尋常無奇的樣子,那兩人也就不再留意。夥計上前招呼,那兩人只是要了溫酒,悶頭喝著,不時地擡頭向店外望去,像是在等人。

狄青雖覺得那兩人有些古怪,卻不想多理閑事,見雪下的緊,有了出外一行的念頭。他想到做到,振衣出了客棧。

這時暮色已垂,風更寒,鵝毛大雪劈頭蓋臉的打來,狄青不以為意,迎風而走,突然嗅到股幽香。

他順著幽香尋去,見到路邊不遠,有梅樹橫斜。梅幹老硬,掛一樹玉條,若不是香,讓人分不清是花開還是雪落。

寒冬臘梅,孤芳自賞,伴著天地間的凜然之意。

梅樹旁,竟站著一人,聽到腳步聲傳來,忍不住回頭望了眼,見狄青走過來,那人眼中微露訝然,多半也是想不到,如斯冷夜,也有同樣的人徘徊在路上。

狄青見那人中等身材,衣著敝舊,背著個同樣敝舊的包袱。那人臉色微黑,相貌不怒自威,雙眸望來,頗有洞察世情之厲。

二人互望了片刻,那人已拱手道:“這位兄台請了,可是賞梅來的嗎?”

狄青不想那人一句話,就看穿了他的心事,微有錯愕,只是點點頭。

那人見狄青沉默無語,知他不喜搭話,點點頭,就要舉步離去。不想天冷雪堅,那人腳下一滑,就要向地上摔去。

狄青伸手一抓,已拉住那人的手腕,將那人輕輕的帶住。

那人這才看到狄青臉上的刺青,眼中又有些驚奇,但那人眼中沒有旁人的畏懼或鄙夷,只是道:“兄台好身手。”

狄青笑笑,已察覺那人談吐清雅,更像是個文人,微笑道:“天冷路滑,多多小心。”

那人也笑了,他不笑的時候,神色威嚴,但笑起來,已如春暖花開,“多謝兄台提醒,敢問這附近可有客棧?”

狄青指向自己住的那家客棧道:“這個鎮子只有那家客棧。”

那人拱拱手示意感謝,大踏步的離去。

狄青站在梅前,眼前仿佛又現出那盈盈佳人,深雪淺笑,香冷情暖。

“羽裳,你還好嗎?”狄青喃喃自語。

一年多來,他只有無人的時候,才會這般探問,但日裏夜裏,他沒有一日不去想念。冷風吹過,狄青伸手去觸如雪的梅花,如同觸摸那空中虛渺的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