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七章 變革

雪漸漸的融了,冰慢慢的消了。冰雪消融,化入春江之水。

春水悠悠東流,過關山邊塞,似乎間,一夜的春風就綠了黃河兩岸,那股綠意如萬物勃發,順江水而淌,充斥了京城。

經過一冬的蟄伏,汴京大城輝煌更勝,絲毫看不到西北的兵戈烽煙。狄青立在宮門外,見不遠處樹上枝頭新綠,早鶯爭暖,眉頭輕輕的蹙起。

又等了炷香的功夫,宮內有一人快步走出,到了狄青身前,低聲道:“狄將軍,聖上身子不適,不想見人。”那人正是閻士良,也是大內眼下第一總管,和狄青見過幾面。

閻士良本閻文應的義子,當年閻文應一直追隨趙禎,可說是勞苦功高。太後仙逝,羅崇勛死後,閻文應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內第一人。閻文應一直和郭皇後並不和睦,後來趙禎廢郭皇後,範仲淹等人反對,閻文應卻堅決地站在趙禎這邊,支持廢了郭皇後。

郭皇後最終還是被逐出皇宮,出家為尼。

不過後來聽說郭皇後染恙,曾寫封情書給趙禎。趙禎見信後,追憶往事,對郭皇後有些歉然,聽說趙禎有意再招郭皇後入宮,但郭皇後提出條件,“要再受詔,必須百官立班受冊。”趙禎考慮期間,贈藥給郭皇後服用。

那藥是閻文應送去的。

郭皇後服藥後,第三日就暴卒。所有人都懷疑閻文應和郭皇後不和,認為閻文應怕郭皇後回轉宮中對付他,因此下藥毒死了郭皇後!

有人懷疑,但敢質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範仲淹!

範仲淹那時被貶後才再次回京,見群臣無聲,上書直言,認為郭皇後之死,閻文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範仲淹言辭激烈,慷慨激昂,讓朝廷振動,甚至呂夷簡都壓不住此事。最後趙禎終究因郭皇後一事,將閻文應貶逐嶺南,而閻文應未到嶺南,就死在了路上。

往事如霧,雲中出入……

狄青遠在邊陲,零散的聽說些往事,也知道趙禎逐了閻文應後,對閻士良並不怪責,甚至提拔閻士良為大內第一人。

聽閻士良說趙禎不適,狄青皺了下眉頭,心中暗想,“我回轉京城已半月,半月前聖上就推托身子不適,到現在還沒有好轉?我已經打聽過,聖上早朝如舊,不像有病的樣子。這麽說……他暫時不想見我?或許他已下定決心和夏國和談,因為不想我進諫,以免彼此尷尬?”

狄青再次奉旨,千裏迢迢的回轉京城,只為見趙禎再談和吐蕃人聯盟一事,不想他官職雖高了,見皇帝反倒沒有以前那麽容易。看到閻士良也有些為難之意,不便點破真相,只是道:“那請閻大人代狄青問候一聲,有勞了。”

閻士良滿臉陪笑道:“好,一定,一定。”

狄青無奈,只能向郭府回轉,他回到京城後,一直還在郭家居住。物是人非,郭逵長高了許多,也壯了很多,見到狄青回來後,嚎啕大哭。狄青心中難受,好生的安慰了郭逵。郭逵不再習文,改練武技,幾乎天天聞雞起舞,和狄青對練。

郭遵戰死後,趙禎心痛不已,厚賜郭家,郭逵因此早被提拔為三班之列。狄青卻知道郭逵志在邊陲,抗擊西夏為大哥報仇。狄青有感郭遵的恩情,對郭逵照顧有加,心道反正無事,就悉心和郭逵切磋。這刻趙禎既然不想見他,狄青就想回轉去見郭逵。

狄青行在路上,正過了一條長街,突聞前面銅鑼聲響,兵士開道,有一金頂小轎行過來。

行人見狀,知道轎中多半是皇親國戚,紛紛退讓到一旁。狄青也閃身路邊,靜待轎子通過。這時天空一聲燕鳴,狄青擡頭望去,見到有新燕銜泥徘徊,貌似孤單,心中想到,“過幾日,要去楊伯父那看看了。”

他回轉京城後,一直沒有再前往楊府,聽說楊念恩最近生意做得不錯,也就不再前往叨擾。都說睹物思人,他狄青戎馬多年,從未有一日忘記羽裳。一想到楊府,就想到那蟹殼風鈴、那眼兒媚、那本沾滿歡笑淚水、如煙往事的《詩經》……

狄青望著那燕子,眼簾微潤,正悵然間,那轎子已到了他的身旁,緩緩地停下。狄青略有驚奇,聽那轎子有人說道:“狄將軍,一別經年,一向可好嗎?”

轎中人聲音輕柔,狄青聽了依稀耳熟,卻想不起此人是誰。

沉默半晌,轎中人笑道:“狄將軍,妾身常寧。”

狄青恍然,終於記起轎中人是誰,忙施禮道:“臣狄青,參見長公主。”當初他回轉京城,趙禎曾想留狄青在身邊,曾要將妹妹常寧公主許配給狄青,卻被狄青斷然拒絕。狄青後來雖有歉然,但已淡忘此事,不想常寧竟還記得他,居然還和他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