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十四章 斷案(第4/7頁)

撿起了長衫,常寧望著那孤立的身影,心中驀地湧起驕傲之意。狄青沒有逃,狄青沒有辜負她的信任。而在所有人懷疑狄青的時候,她卻信任狄青。

這種感覺,已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她知道狄青喜歡的楊羽裳,喜歡那個她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女子,喜歡那個為了狄青,不惜舍身來救的女子。

她羨慕楊羽裳,但她在走過去的那一刻,心中已決定,什麽時候,她都會站在狄青的一旁。因為……他們是朋友!

能和狄青做個朋友,她已覺得這寂寞的生活,已不孤單。

狄青等到常寧走來後,緩緩的轉過身子,面對常寧道:“公主,多謝你保護了我一夜。”常寧心頭一顫,不想狄青竟看穿了她的心思。狄青又道:“我想清楚了,這件事我還要去向聖上辯解,我沒有做過,我無錯。”

常寧望著那雙決絕、明亮而又帶著幾分傷情的眼眸,將長衫遞到狄青的手上,一字字道:“我相信,你、無、錯!”

刹那間,二人似乎都覺得不用再說什麽。

解釋的話,留給別的時候去說,朋友心心相印,何須再解釋什麽?

不知許久,房門“咯吱”打開,葛懷敏大馬金刀的走進來,寒聲道:“狄青,聖上命你前往崇政殿受審。你乖乖地跟我走還好說,如果不然……”

話未說完,狄青已舉步出了閣樓。

門外早有禁軍守住,本是防備狄青逃走,可見狄青一出來,“嘩”的閃到了一旁。雖未說話,可眼中都是尊敬之意。

葛懷敏見狀,又氣又惱,心道這些人簡直無法無天,若昨晚狄青真的逃命,只憑這些人,恐怕抓不住狄青了。葛懷敏出身將門世家,聲名赫赫,對狄青早就看不過眼,只因為眼下京城最有名、百姓最稱頌的就是狄青,而不是他這個三衙長官葛懷敏!

他當初聽有人請人說書,宣揚狄青的事跡時,還密奏一本,說狄青收買人心,本有反意。結果這件事雖傳到天子耳中,卻不了了之。葛懷敏上次沒有整治了狄青,這次斷不會再給狄青機會。

緊緊跟隨在狄青的身後,葛懷敏手握刀柄,暗想只要狄青有逃跑的打算,他就要出刀。

狄青四平八穩的走到了崇政殿,讓葛懷敏沒有拔刀的機會。

崇政殿原名講武殿,宋太祖雖傳下崇文抑武的家法,但本身卻是個武技高手。當年憑雙拳單棍打下了偌大的河山,建國伊始,就常在講武殿觀試武人獻藝,後太宗之時,此殿改名崇政,但很多時候,武人試演武技還在此處。

狄青暗想,這宮殿從講武到崇政,大宋不逢強敵,真的就不需要武人了。

尋思間,狄青已入了殿中。葛懷敏卻被擋在殿外。大殿之內有趙禎、曹皇後、閻士良、張美人幾人。殿下立著兩人,一是開封府捕頭邱明毫,另外一人,正是禦史台禦史包拯。常寧公主不多時,也悄然入殿,趙禎並沒有阻攔。

這件事雖很嚴重,但無疑越少人知道越好。趙禎聽從曹皇後建議,只令包拯、邱明毫二人入宮查案。

包拯還是老樣子,見狄青進來,望也不望,可眉頭微皺,顯然也認為這案子處理起來並不簡單。

曹皇後見狄青入內,在趙禎耳邊低語道:“官家,狄青如果要逃走,昨晚常寧在他身邊,他就大可挾持常寧逃走,但他終究沒有逃。想來一是因為他問心無愧,二是因為他還信任官家你呀。”

趙禎冷哼一聲,不置可否。見狄青入內,說道:“包拯,朕命你徹查此案,你可有了結論?”

狄青入殿時,突然聽到大殿偏廊有細密的呼吸聲傳來,心中微凜。知道趙禎對他已起戒心,這偏殿埋伏有禁軍,包拯若真的說聲他狄青有罪,只怕那些禁軍就要沖出來……

包拯施禮道:“啟稟聖上,臣認為,狄青並非殺害尚昭容的兇手。”此言一出,四座皆驚。狄青一怔,都不明白包拯為何這般肯定。

張美人臉有怒容,才待發作,突然伏在桌案,雙肩抖動,顯然是在啜泣。趙禎見狀,又是心痛又是氣惱,喝問,“包拯,你憑什麽有這個結論?”

包拯道:“尚昭容致命傷口是在於咽喉的刀傷,這麽說,作案兇徒必有利刃在手了。臣入宮之後,當即和邱捕頭共同尋找兇刀。這件事可由邱捕頭詳說。”

邱明毫上前道:“稟聖上,兇刀已尋到。”這時殿下有人呈上個銀盤,上托著把兇刀,刀身短闊,上染血跡,卻像是一把切菜的刀。

趙禎看了眼,皺眉道:“你找到兇刀又如何?”

包拯道:“文武百官要入大內,不得攜帶利刃。臣已查得,狄青這次入內,必先到朝房驗身,去除佩刀後方可進入禁中,他出宮後才領回佩刀。臣所言一切,自有朝中檢驗官證明。既然如此,他身上那時候並無兇器,試問他若殺人,兇刀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