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2/3頁)

李慶安這位歷史上的詩仙非常感興趣,上下打量著他,李身材中等偏上,眼眉細長,由於長期飲酒無度的緣故,他的鼻子顯得有些紅腫,眉眼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落魄之色。

李慶安忽然微微一笑道:“我小時就因為背不了太白兄的床前明月光,而被父親一頓狠揍,那時我就在想,我將來一定要把這個寫詩的人痛打一頓,以出胸中惡氣,今天我可如願以償了。”

李白愕然,“李將軍要對我施以拳腳?”

“拳腳換成了美酒,把太白兄灌個酩酊大醉,也就出了我胸中的悶氣。”

李白大笑,“好!我今天就讓你如願以償,不醉不休。”

……

船漸漸地在江都縣碼頭靠岸了,江都縣是揚州的州治,城周長數十裏,人口三十余萬,是天下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大城,這裏商賈雲集、物產富饒,再加之水陸交通便利,使它的商業異常發達,海外貿易也極為繁盛,它的商業之發達甚至還超過了首都長安。

揚州不僅是大唐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軍事重鎮,大唐的五大都督府之一,揚州大都督府軍衙就位於江都縣,不過經過百年的安定,揚州大都督府已漸漸成為一種象征,成為一種虛職,淮南地區的數十個軍府都由兵部直轄,並不受大都督府的統管。

李慶安這次就是受兵部的委派,來對駐紮江都縣的五個軍府進行練兵,他的職務全稱是江都團練使兼侍禦史,這裏面有幾層意思,一時臨時擔任,其次是統管江都縣五軍府,再其次是他有侍禦史頭銜,可以直接彈劾或停職地方軍官,說得通俗一點,他就是享有實權的揚州最高軍事長官。

當船慢慢靠近碼頭時,江淮都轉運使劉長雲已經等候在碼頭,在揚州除了軍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部門,那就是都轉運使,這是掌握大唐利權的三使司之一,負責將江南富饒的物資、糧食和銅錢源源不斷運往京城,擔任這個職務的一般都是高官,比如開元二十一年門下侍中裴耀卿兼任江淮都轉運使,他在任三年,漕運糧食七百萬石,節省了陸運傭錢運費三十萬貫。

這個劉長雲雖不是相國,但他也是大唐高官,曾任慶王傅,從三品銜,他所掌管的江淮轉運司直接控制著大唐的經濟命脈。

劉長雲早在半個月前便得到了慶王的消息,安西中郎將李慶安將出任江都團練使,練兵半年,直接掌握江都兵權,這對正與太守盧渙對峙的劉長雲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團練使和都尉不一樣的是調兵權,都尉無權調兵,十人以上的調兵都要兵部批準方行,而團練使就是代表兵部而來,有一定的調兵權,劉長雲就是看中了這一點。

因此,當李慶安的船還在高郵時,他便得到了消息,急忙趕來碼頭迎接,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五個軍府的折沖都尉,以及十名果毅都尉,但揚州太守盧渙卻沒有來。

李慶安的坐船漸漸地靠岸了,劉長雲一揮手,岸上立刻敲鑼打鼓,一支舞獅隊上下歡騰,幾十名從樂坊請來的樂娘們也列隊彈奏琵琶,十幾名轉運司衙役揮舞著大棒,驅趕碼頭上的閑散小船。

“貴客來了,快閃開!”

幾艘小船嚇得連忙撐走,空出一片碼頭,客船靠岸,二十幾名客人紛紛下船,最後是李慶安一行五人上岸了。

李白喝得酩酊大醉,正躺在船上酣醉不醒,李慶安只得留下一名手下照看他。

劉長雲一眼看見了身著軍服的李慶安,他滿臉堆笑地迎了上來,“李將軍一路辛苦了,在下江淮都轉運使劉長雲,我代表揚州五十萬父老鄉親,歡迎李將軍來揚州。”

“原來你就是劉使君,久仰!久仰!”李慶安向拱手施禮笑道,他略略打量了一下,這個劉長雲約四十余歲,保養的非常好,皮膚細嫩,腰肢苗條,從後面乍一看,很像個女人,而且他的眼光看自己極為熱切,有一種想把人融化的感覺,讓李慶安後背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這時,五名折沖都尉上前躬身施禮道:“歡迎李將軍到來。”

江都的五個折沖府都是上軍府,掌軍都尉可是正四品上階,而李慶安的千牛衛中郎將卻是正四品下階,還低了他們半級,所以為了讓他能夠鎮住這些都尉,朝廷又特地給他加了侍禦史的頭銜,這樣一來他就有了監察權,使江都軍府對他心存畏懼。

李慶安也回禮笑道:“五位將軍不必多禮,從今天開始,我們便是同僚,一起度過半年,希望我們大家能夠合作愉快。”

五名折沖都尉聽李慶安說話客氣,不由心中大喜,紛紛恭維李慶安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劉長雲連忙笑道:“這裏不是說話之地,我白玉堂樓訂了兩桌酒席,給李將軍洗塵,大家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