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3/4頁)

李慶安笑了笑,他話題一轉又問道:“不知令郎進京趕考,可有了準備?”

楊奉車一愣,“要什麽準備?”

李慶安呵呵笑了,“我雖然沒有參加過科舉,但我也知道一二,各地考生都是早早進京參加省試,倒不是為了臨時抱佛腳復習經文,而是為投貼拜門第,我親眼看見過各個宰相府門前擠滿了士子,都打破頭要做相國的門生,楊都護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楊奉車點了點頭,這個緣故他倒也知道一些,金滿縣令陳忠和給他說過,大唐科舉不糊名,考官在批卷時不僅要看學問,還要看考生的德行,其實就是看考生的背景,考官筆下松緊和這個大有關系,但省試只是第一步。

省試中,不管是進士科考中還是明經考中,只是得一個做官的資格,要想做官還得經過吏部考,這才是關鍵,吏部考相當於面試,主要看外貌人品,其實這也是看背景關系,有後台背景,或是世家名門就容易被錄取,這一關只有少數人能通過,但吏部考還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放官,這就更要後台背景了,後台硬便能得到好職位,留京或者去富裕縣,政績容易,提拔也容易,官運暢通,像金滿縣縣令陳忠和,因為家境貧寒,開元二十七年只因考中進士探花,才得以授官,但無後台無背景,被放到北庭來,做了十年的官,能力卓著,就因京中無人,到現在還是個小小的縣令。

楊奉車苦笑了一聲,他剛要開口說京中無人,忽然心念一轉,他頓時明白過來,李慶安這是在暗示他呢!

他立刻試探地問道:“李將軍的意思是?”

李慶安淡淡一笑道:“如果楊都護不嫌棄的話,我可以把令郎推薦到高力士門下。”

……

李慶安喝一杯茶,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家常,便告辭了,楊奉車卻盯著桌上的茶杯,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李慶安拉攏的意思太明顯了,但也讓他十分心動,雖然他渴望能再生了一個兒子,為此連娶了三房小妾,但折騰了十幾年,小妾們連蛋都沒下一個,他便知道恐怕是自己下種出了問題。

他今年四十八歲,只有膝下一子,兒子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如果兒子能拜在第一權宦高力士門下,有高力士做後台,就算科舉不中,走門蔭入仕這條路,兒子的仕途也會一片光明,楊奉車當然知道李慶安的後台就是高力士,可投靠李慶安,勢必就會得罪程千裏,這讓他十分為難。

楊奉車坐在桌前,按著太陽穴哀嘆,“這可怎麽辦呢!”

就在這時,一名家人快步跑來,在大堂前稟報,“老爺,程都護在門外求見!”

“誰?”

“程都護,程千裏。”

“啊!”地一聲,楊奉車驚得站了起來,目瞪口呆。

……

李慶安的府邸位於白湖的東面,是一座占地二十余畝的大宅,是金滿縣僅次於楊奉車府宅的第二名宅,房子在前年翻修過,大部分屋子都是新建,分為前後左右中五個院子,各種屋堂樓閣足一百多間,雖然府宅比不上楊府的精雅別致,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一個是樹蔭茂盛,整個府宅掩映在綠樹叢中;其二便是院墻高大堅固,仿佛一座城堡一般,極難攀越,而且四周駐紮有軍營,這就保證了府邸的安全。

李慶安剛到北庭,還沒有來得及采辦家仆下人,他府中就只有如詩如畫她們幾個人居住,絕大部份房間都空置著,黑漆漆地沒有燈光,除了西院住李慶安的幾十名親兵外,整個府宅只有後院三四間屋子住了人,他已經命人去高昌替采辦一些丫鬟傭人,到時嚴莊也會住進東院。

隨著李慶安回家,府邸裏頓時熱鬧起來,小蓮笑著迎了出來,“大哥,飯菜都準備好了,大家一起吃飯吧!”

“這麽晚了,我們都吃過了。”他看了看後面,又笑問道:“她們幾個呢?”

“她們幾個在學六弦琴呢!我沒叫她們。”

“嗯!就不要打擾她們。”

李慶安回頭對親兵們笑道:“大家都散了吧!如果肚子餓,就先去廚房吃飯,想出去喝酒也行,別給我惹事。”

親兵各自散了,李慶安回到了內宅,他來到自己書房,他換了一身寬松的禪衣,舒服地坐了下來。

書房裏燈光柔和明亮,屋角的銅爐中點著百合香,房間裏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幽香,書房共有裏外兩間,裏間是他休息用的,只有一張床榻,鋪著厚厚的褥子,以後他準備改成沙盤室,而外間四周墻邊擺滿了書架,各種書籍圖畫堆積在架上,靠北墻是一張寬大的桌子。

桌上擺了厚厚一疊雜報,都是從京中送來的,只是時間上晚了一個月,李慶安坐下,隨手從桌子取過一本今天剛送來的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