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金滿縣令(第3/4頁)

陳妻聽到傷心處,抱著兒女哭了起來,陳忠和羞慚地低下頭,他知道家裏會很困難,卻沒到竟困難如斯。

陳母嘆了口氣,又道:“多虧李使君來探望我們,給了我們一筆錢,才讓我們不至於病死餓死,你可好,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打人,還要休掉妻子,你敢休她,我就跟你拼了。”

陳忠和心中亂成一團,他又想起李慶安不但不治自己的罪,還放了自己,給了自己一匹馬,現在又在危境中救了自己家人,他嘆息一聲,心中對李慶安的怨恨也消失殆盡了。

“陳縣令在嗎?”門口忽然響起了孫縣丞的聲音。

陳母連忙對媳婦道:“咱們先給他個面子,晚上你再好好教訓他。”

陳妻點點頭,連忙站起身跑進屋,拿出一件舊長袍,給丈夫披上,又把他的頭發整理了一下,低聲道:“你去吧!”

陳忠和望著妻子臉上的紅指印,心中不由一陣懊惱,“娘子,我……”

“快去吧!孫縣丞在外等著呢。”

陳忠和轉身開了門,只見縣丞孫立笑眯眯地站在門口,便笑道:“你怎麽知道我回來了?”

“守城門的衙役來稟報我,說咱們縣的叫花子縣令回來了。”

陳忠和苦笑一聲,“快請進吧!”

孫立走進院子,陳妻已經在葡萄架下擺了桌子和胡凳,又端來一壺涼茶,卻趁孫立不注意,偷偷用濕毛巾替丈夫的臉上擦了一下。

陳忠和給妻子使了個眼色,便笑著坐了下來,給他倒了碗茶隨口問道:“縣裏的情況怎麽樣?”

話一出口,他才忽然想起自己已經不是縣令了。

孫立笑了笑道:“前幾天吏部派人送來了你的免職牒文,李使君又駁了回去,說你是清正廉明的好官,並推薦你為西州錄事參軍,不好意思了,現在我是金滿縣縣令。”

都督州的錄事參軍也相當於太守州的長史,主管一州政務,陳忠和愣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孫立感慨道:“這幾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陸陸續續來了很多新軍戶,還有一千匠戶,新軍戶基本上都安置在西州,所以李使君才決定讓你去西州,陳兄,你重任在身啊!”

沉默了片刻,陳忠和問道:“那程都護呢?他做什麽?”

“程都護已經被調回長安出任金吾衛將軍,現在北庭軍政大權都在李使君手中,我估計朝廷準備打碎葉了。”

“你怎麽看出來要打碎葉?”

“朝廷在備戰呢!這幾個月朝廷連續送來了三批軍用物資和四十萬石糧食,李使君又在新軍戶中招募了八千士兵,新兵駐守各縣,而老兵都調去了五城堡中,五座新城堡駐軍一萬兩千人,最遠已經到夷播海了,這不就是要打碎葉的先兆嗎?”

陳忠和默默地點了點頭,自己真是糊塗了,朝廷要打碎葉,怎麽可能降罪李慶安,自己還跑去告禦狀,難怪李慶安說自己幼稚,確實傻啊!

“爹爹,你看我默寫的《論語》對不對?”

他女兒拿著一張紙跑了出來,陳忠和接過,見女兒默寫的竟是《論語·學而》,陳忠和不由有些發愣,他雖然是進士出身,卻沒有想過要教女兒讀書,只是讓她識了幾個字,一門心思都撲在兒子身上了,自己才離開北庭四個月,女兒居然會默論語了。

“琴兒,你會讀嗎?”

“會!”

陳琴兒背著手,搖頭晃腦背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孫立在一旁笑了,“這也是李使君與眾不同之處,他辦了一百座學堂,無論漢胡,十齡以下孩童一律免費就學,不僅如此,還辦了女學堂,讀書學琴,一般都是漢人的女兒去讀,我的兩個女兒也進了女學堂,據說教琴的女先生可是長安最有名的琴師。”

陳忠和眉頭一皺,問道:“可辦這麽多學堂,先生從哪裏請來?”

“東拼西湊唄!”

孫立笑道:“所以連王昌齡、岑參那樣的大詩人也出來教孩童了。”

說到這,孫立十分感慨道:“我非常贊成李使君的觀點,他說要想胡漢長相存,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胡人漢化,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接受漢人的教育,從根子改變他們,否則胡是胡,漢是漢,一旦漢人出現內訌,便給了胡人機會,五胡亂華,莫不如此,現在大唐朔方範陽的胡人附而不融,一旦中央朝廷衰弱,大唐必重蹈魏晉之亂,忠和兄,李使君目光深遠啊!”

“我明白了,孫兄是李使君派來找我的吧!”

孫立撫掌大笑,“忠和兄果然聰明,一猜便中,不錯!我確實是李使君派來勸說你,忠和兄,李使君寬宏大量,目光圖遠,在他手下做事,是我們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