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2/3頁)

“糧食肯定不夠,長安縣官倉內有糧食三萬石,但鮮於京兆尹只準我們動用三千石,說軍糧要征用,不準我們擅自用於賑災,我們準備上書聖上,請求聖上同意開倉賑災。”

這確實是兩難之事,李慶安並不看好上書的結果,李隆基決心開戰,這些災民他是無論如何顧不上了,李慶安想了想便道:“我給你們出個主意,去發動長安富戶開設粥棚,應該會有人來撈取這個名聲,另外,我在渭南縣有個莊園,這兩年已經積糧八千石,這些糧食可以全部交給你用作賑災,此外,你再去東市的聚海行櫃坊提取三千貫錢,就說是我的命令,還是一樣,用這些錢去買糧食賑災。”

崔光遠大為驚訝,如果按市價六十文買最便宜的糙米一鬥來算,那這三千貫錢便可買五千石糙米用於賑災,也就是說李慶安一人便拿出了一萬三千石米,這可是大手筆了,他異常感動,連忙謝道:“多謝大將軍的捐獻,這些糧食可以讓我支持很長一段時間了。”

“你不用客氣,另外,我還有一事要你幫忙。”

“大將軍請盡管吩咐。”

李慶安沉吟一下便道:“我另外可再買一萬石糧食,但這一萬石糧食不是用於賑災,而是你替我招募一萬戶願意赴安西定居的難民,這些糧食可用作路上食耗,另外,每戶人家我再給一貫錢,你告訴他們,到了安西自然會有官員來接應。”

崔光遠也知道朝廷將遷三十萬戶中原移民赴安西一事,既然朝廷已經同意,那他就可以替李慶安實施此事,不過一萬戶難民就是近六萬人,估計沒有這麽多人家願意去安西。

崔光遠有些為難道:“我擔心不會有一萬戶難民那麽大多!”

“沒關系,有多少算多少,我自會命人來協助你,還要把去安西的好處告訴難民們。”

說到這,李慶安見旁邊的親兵欲言又止,似乎有什麽事要稟報,他便對崔光遠道:“那你先去忙,具體安排我會派人來和你聯系。”

崔光遠行一禮便告辭而去,待崔光遠走遠,李慶安便回頭問親衛道:“什麽事?”

“回稟大將軍,熱海居的常東主說有要事向大將軍稟報。”

“常進?”李慶安微微一怔,他又有什麽事?

“帶他上來!”

片刻,常進被帶了上來,他見到李慶安便道:“使君,今天中午我發現了一個大食人的秘密。”

“什麽秘密?”

“有朝廷的官員要向大食人出賣軍事機密。”

……

楊旺考慮了整整一夜,黃燦燦的金子終於使他決定鋌而走險,把大唐最先進的造甲術和制弓術賣給大食人,按理,楊旺是長安‘五楊’之一的楊铦之子,家裏應該不缺錢,但他卻從不嫌自己錢多,盡管家中有萬貫錢財,但大食人的黃金還是令他難以自抑。

僅僅一個造紙術他便賺了二百兩黃金,這還只是一半,另一半事成之後再給,但上午楊旺聽到一個消息,聖上已經答應將造紙術傳授給大食人,這就意味著他的另一半黃金將沒有了,說不定大食人還要向他討要已到手的這兩百兩黃金,這種可能性相當大。

為了保住手中的兩百兩黃金,為了能得到更多的財物,楊旺最終決定向大食人出售他們渴望得到的造甲和制弓兩門技術。

中午時分,他在西市附近的熱海居找到了在這裏吃飯的大食使團三副使之一的賽義夫,向他表達了自己可以弄到造甲和制弓兩門技術,賽義夫大喜,當即表示願以千兩黃金買這兩門技術,而且他若能弄到火雷配方,就再加兩千兩黃金。

一千兩黃金就是一萬貫錢,如果這筆買賣能做實的話,他楊旺就能拿到三千兩黃金,三萬貫錢,楊旺已經暈了,如果真能得到這三萬貫錢,就算把他老子賣給大食人,他也絕不皺眉一下。

只可惜隔墻有耳,他們的交易被他們身旁的陪酒胡姬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東主常進。

其實大唐的保密意識並不強,早在隋末,因中原大亂,不少漢人逃去突厥避難,便將中原的制弓術傳給了突厥人,使突厥人的制弓技術得到長足進步,而且在民間,唐朝官府並不禁弓箭,唐朝尚武成風,挎劍背弓走江湖者數不勝數,任何一個鐵匠鋪都能學到造刀造弓之術。

但大食人要的不是普通的弓箭和刀劍,當賽義夫將從戰場上繳獲的唐軍犀利的兵器圖本給了楊旺後,楊旺便立刻明白過來,大食人要的是軍弩和明光鎧,這在民間可搞不到,只有官府才有,而且代表大唐最高水平的造弩術和制甲術圖本只保存在衛尉寺、軍器監和幾大節度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