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2/3頁)

當然,李慶安也考慮到了呼羅珊大食軍出兵吐火羅的影響,他已下令河中軍嚴陣以待,一旦呼羅珊軍大規模向吐火羅進發,河中軍就會毫不猶豫殺向呼羅珊。

盡管如此,李慶安還是需要盡量考慮周全一點。

“趙將軍,四年前大食軍支援吐火羅的詳情你還記得嗎?我是指他們的行軍速度。”

趙崇節沉吟片刻道:“回稟大將軍,四年前的戰役卑職記憶猶新,在卑職的記憶中,大食軍的行軍速度其實並不快,當他們渡過阿姆河,我們便有斥候發現了,但問題就出在當時大食人派兵去進攻碎葉,使高帥不得不分兵去救碎葉,而且高帥也不甘心這麽狼狽撤出吐火羅,後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他的意料,大食軍也比他想象的強大得多,說到底,他還是因為太輕視大食人,認為他們不過是和河中諸國一樣的胡人,結果導致最後的慘敗。”

“那吐火羅軍的戰力呢?”李慶安又問道。

“吐火羅軍的戰力一般,也就和普通的河中軍隊差不多,而且裝備落後,他們的皮甲根本抵擋不住唐軍的弩箭,如果唐軍有五萬人的話,他們可以一戰擊潰十萬吐火羅聯軍。”

“可如果唐軍只有三萬人呢?”

“卑職以為,如果是那樣的話,就需要唐軍講究兵法謀略,硬碰硬地作戰,屬於以為勝算不大。”

李慶安點了點頭,趙崇節說得不錯,關鍵就看李光弼怎麽用兵了,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赤噴河上,其實這條河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就看李光弼會不會善於利用了。

……

八月中,距唐軍進攻吐火羅已經過去了八天,戰役並沒有決出勝負,但十萬吐火羅軍卻陷入了空前的被動,當唐軍主力攻克阿緩城的消息傳來後,吐火羅大軍幾近瘋狂,他們不顧一切趕回阿緩城,半路卻又得到消息,吐火羅的第二大城步師城被唐軍攻克,巨大的損失使軍隊中吐火羅諸國國王對薩伊德的戰術產生了嚴重不滿,尤其是月氏國,王城宮殿被唐軍付之一炬,他的妻妾被殺,子女不知所終,這令屈昭穆憤怒異常,他強硬地要求大軍立刻殺回阿緩城,但這時王庭國都城步師城也被唐軍攻破,王庭國國王阿瀾則強烈要求聯軍轉向步師城,兩個國王之間發生了爭執,與此同時,其他高附、姑墨、大汗三國也擔心自己的都城被襲,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要求軍隊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現了紛爭,李光弼各個擊破的戰術就像一根巨大的撬棒,撬開了聯軍之間那並不牢固的黏合處,吐火羅聯軍開始一步步走向分裂。

噴赤河也就是阿姆河的上遊,唐朝稱之為烏滸河,它同時也是吐火羅地區的母親河,流經吐火羅人口最密集,土地最肥沃的地區,吐火羅的幾個大國皆分布在烏滸河沿岸,此時李光弼的唐軍主力正位於噴赤河南岸,距離姑墨州都城約三十裏。

噴赤河到了這裏,水勢已經變得平緩,兩岸也沒有陡坡懸崖,而是一片沙漠和戈壁交錯的荒漠地帶,兩萬余唐軍和一萬余駱駝正在一片廣闊的沙地上休息,等待工匠修建浮橋,李光弼坐在一塊平整的大石,他舉起水壺喝了一口水,目光卻依然盯著河對岸,那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輪廓的怛沒城。

八天來,他的戰術無疑是成功的,先後摧毀了兩座大城,但李光弼也知道,他的成功多多少少帶有一點僥幸,他也沒有想到吐火羅軍隊斥候能力竟如此低下,兩天前,他的軍隊就是從敵人十萬大軍身後穿過,他原以為吐火羅大軍會銜尾追來,但對方居然沒有發現他們,使他不得不用主動示警的方式來提醒對方。

這時,幾匹戰馬疾奔而來,馬上斥候翻身下馬,上前行一禮稟報道:“稟報李將軍,吐火羅軍隊已兵分兩路,一路約六萬人正向我們銜尾追來,離我們約三十裏路程,另一路四萬人在我們南面並行,離我們約七十裏。”

突來的消息使李光弼驀地站了起來,冷靜的目光中終於露出了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吐火羅終於分兵兩路了,這正是他所期盼,也是他一直努力的結果,李光弼克制住內心的激動,他取出地圖在眼前攤開,仔細查找兩支軍隊的行軍軌跡,從地圖上,吐火羅軍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從這裏向西南便是大汗國,他們顯然是吸取了烏斯城的教訓,擔心唐軍再突襲大汗國,因此分兵兩路,既可包抄唐軍,又可以防止唐軍南襲大汗國,這正是他李光弼所盼望的,但要把握住其中的時機,這就需要他有高超的調兵能力,想到這,李光弼立刻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半個時辰內搭好浮橋,延誤一刻,皆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