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2/2頁)

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尚書右丞、京兆尹,這四個官職中,原本京兆尹最引人矚目,這可是從三品高官,當初裴耀卿、楊國忠這些重權相國都曾擔任過京兆尹之職,但現在這個職位卻變成了雞肋之職,關中軍和安西軍將關中一分為二,長安城內又由金吾衛和千牛衛掌控,京兆尹之權實際上已經被架空,發生任何事情京兆尹都首先要和軍隊商量,他根本就無權處置,所以對這個職位,朝官們大都不在意了,他們關心的是其他三個空缺,是趙王黨還是監國黨獲得。

大唐向來有黨派相爭的傳統,從前的相國黨、東宮黨、楊黨等等,現在朝廷基本上分成了四大派系,最大的兩個派系便是趙王黨和監國黨,兩派在政事堂中各占一半席位,在朝廷的力量也是勢均力敵。

除此之外,還有張黨和保皇黨,張黨就是張筠的勢力,他的家族,老相國張說的門生故舊等等,張黨雖然勢力不大,但忠誠度卻很高,很少有被收買的情況發生。

和張黨的忠誠嚴密相反,保皇黨卻相當松散,他們其實就是中間派,三派都不參加,支持皇帝李適,他們沒有什麽首領,也沒有什麽組織,基本上都是各自為陣,主要是郭子儀的關內朔方軍、安抱真的羽林軍,以及盧、韋、長孫等各大世家和一些沒有投靠李隆基的宗室,由於趙王和監國兩派形成的時間較短,很多人都沒有來得及考慮自己的定位,所以人數相當龐大,被統稱為保皇黨。

因此保皇黨也是趙王、監國兩派爭奪的焦點,半個月前發生的韋見素事件,其本質就是爭奪中間派的權力鬥爭,李慶安暫時落了下風,自從韋見素在裴家被抓後,很多想投靠李慶安的世家都向後退了一步,改為觀察情況再說,最典型的就是盧家,盧氏兄弟再也沒有找過李慶安。

很多頭腦清楚的人都意識到了,今天的朝會極可能就是李慶安和李亨權力交戰的主戰場,戰爭的導火線便是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和尚書右丞三個職位的爭奪。

‘當!’大殿側面一聲鐘聲,一名力士高聲喊道:“皇帝陛下駕到,百官肅靜。”

百余名坐在前排的高官紛紛站了起來,李亨也站了起來,大殿裏鴉雀無聲,所有官員都面向龍位。

一隊隊手執金瓜銀鉞的宮廷侍衛走了進來,分列大殿兩邊,緊接著是一隊宦官走進,他們手端金盤,站列於玉階兩邊,最後,年少的大唐天子李適在十六名宮女的簇擁下,從側門走進了大殿,宮女們手執長團扇,撐著黃羅傘,站在龍座之後。

李適深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一下內心的緊張,坐了下來,前一次登基大典上他沒有說話,但今天的朝會他必須要說話了,他心中緊張怦怦直跳。

這時三千朝官一起躬身行禮,“臣等參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亨那有點沙啞的聲音傳人了李適的耳中,他眼光一掃,便看見了站在二十步外的皇祖父李亨。

一股刻骨的仇恨頓時從他心中升騰,這種仇恨替代了他心中的緊張,他仿佛看見了父親毒藥發作時的痛苦,臨死時前的掙紮,他曾經追問過收殮父親屍首的宦官,父親的死狀是七竅流血,極可能連腸子都毒穿了,那種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

想到了父皇慘死的情形,那種失去父親的哀痛和對眼前仇人的刻骨之恨,讓李適的渾身微微顫抖起來。

這時李亨也向他看來,李適雙目微閉,使李亨沒有看到他眼中難以抑制的仇恨之火,李亨還以為李適是出於緊張,便笑了笑,低聲提醒他道:“孫兒接受朝賀了。”

李適頓時驚醒過來,這裏不是流露仇恨的地方,他的仇恨只能留到以後再來雪恨,這一刻李適忽然成熟了,他將深深的仇恨藏進了心中,微微笑了笑,對百官道:“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陛下有旨,眾官免禮平身。”

百官紛紛歸位,百余名高官坐了下來,這時又一聲鐘響,朝會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