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2/3頁)

其實一個小小的土地田畝司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土地改制還要不要繼續進行下去,目前土地只在關中進行了改革,而沒有向全國推廣,李豫駕崩後,這件改革大案就暫時擱置了。

而且關中的土地改制也只進行了一半,還有大量的土地沒有重新分配給民眾,如果撤銷了土地田畝司,那這些土地怎麽辦?如果移交給戶部,那就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正式結束了。

所以這件事一直便有爭論,以裴旻為首的趙王黨一系反對解散土地田畝司,而李亨王珙等人則堅決要求解散,兩派可以說是爭鋒相對,從年初一直僵持到了現在。

裴旻端起茶杯道:“土地田畝司並不是不能運轉,而有人故意阻撓不讓他們正常履行分田的職責,現在長安縣以西的土地都已經分配結束,就只剩下萬年縣以東的土地無法分配,王相國,恕我直言,如果關中軍不幹涉土地的重新分配,我看什麽問題都不會有,就拿上次渭南縣的皇莊來說,土地已經配給了佃農,可關中軍為什麽又要逼農民交回田契,這到底是誰的意思,讓人費解啊!”

王珙今天來可不是為了商量解決什麽問題,而是來向裴旻攤牌,他輕輕冷笑了一聲,坦率道:“那我就直說了,監國殿下的意思是,這件事已經拖得太久了,再不解決就顯得朝廷無能,明天務必解散土地田畝司,如果明天政事堂還是難以通過決議,那他就要動用監國的權力,解散政事堂。”

“解散政事堂!”

裴旻失聲道:“監國哪有權力解散政事堂,他沒有這個權力!”

“是嗎?”王珙冷聲道:“當初成立政事堂時,第三條就說得很清楚,如果政事堂有超過半數的相國辭職,監國就有權力宣布政事堂解散,由五品以上官員重新公推新政事堂,裴相國不會否認吧!”

裴旻默而不語,自從李硯去世後,他的名額便由新任刑部尚書李麟繼任,李麟和李硯一樣,也是宗室,他的資格更老,早在天寶八年便出任兵部侍郎,他本來屬於保皇派,也就是忠於皇帝李適,但他進入政事堂後不久,便倒戈為監國黨,改為支持李亨了。

正是他的倒戈,使政事又恢復了三三一的權力平衡,趙王黨三人,監國黨三人和張黨一人,此時的政事堂有七人,他裴旻、韋滔、崔渙、張筠、王珙、房琯、李麟,也就是說只要四人同時辭職,政事堂就必須解散了。

裴旻心裏明白,這裏面的關鍵就是張筠,現在既然王珙有備而來,拿這件事發難,那麽極可能是張筠已經向監國黨妥協了,這個墻頭草,看來只有李慶安才能鎮得住他。

果然,王珙取出了四份文書,放在桌上道:“裴相國,這是我和房琯以及李尚書、張尚書的辭呈,我們四個人在明天將正式辭去政事堂的相國之職。”

王珙說的是明天正式辭職,那他今天晚上來,就是來談條件了,裴旻明白他的用意,他沉吟了片刻,便也坦率地問道:“王相國不妨直說吧!你的條件是什麽?”

相國之間談話,大多是含蓄而富有技巧,什麽事都不會明說,讓雙方各自去意會,講究點到為止,和和氣氣不撕破臉皮,而像他們今天這樣直接把威脅和條件擺在台面上,確實是很少見,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已經到了最後的攤牌時刻。

王珙將四份辭呈又收了回來,有些得意地說道:“其實監國也希望政局穩定,不到迫不得已,我們也不會走這一步,其實也不能稱為條件,只是幾點小小的要求。”

“王相國請說,什麽要求?”

“第一個要求。”

王珙豎起一根指頭,道:“現在朝野有很多不利於監國殿下的流言,說先帝是被監國殿下所害,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是對監國殿下的汙蔑,但政事堂一直保持沉默,這無疑就助長這些流言的傳播,所以我們要求政事堂正式出一個公告,澄清先帝的死因,洗清監國殿下的不白之冤。”

說到這,王珙看了看裴旻,想看他的反應,裴旻卻不露聲色道:“王相國請繼續說。”

“那好,我再說第二個要求,那就是正式解散土地田畝司,正式宣布停止收地,廢除先帝的收地詔書,尚未分配的土地全部還給原有主人,包括一萬頃皇莊,由監國殿下繼承。”

“還有第三個要求嗎?”裴旻克制著內心的憤怒問道。

“有,還有第三個要求,那就是擴大監國的權力,主要增加兩條,一是監國有權否決政事的決議,其次就是監國有權決定皇位繼承者。”

“夠了!”

裴旻騰地站了起來,內心的憤怒再也難以遏制了,他盯著王珙一字一句道:“王相國,你的三個要求我一個都不接受,我作為吏部尚書右相國,正式接受你們四人的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