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風及南北(第2/4頁)

“消息確切,裴旻等人的檄書都已經傳到河北了。”

安祿山楞了半天,他忽然一拍腦門笑道:“我明白了,那個人殺了兒子又殺孫子,呵呵!果然是手段狠辣,我安祿山自愧不如啊!還有裴旻傳檄書是什麽意思?”

“大帥,喜事就在於此,裴旻等九百余名大臣呼籲天下州縣抵制李亨,不承認他的登基,大帥,你的機會來了?”

旁邊,史思明笑道:“先生能不能說得明白一點,為什麽裴旻傳檄書是大帥的喜事?”

高尚見他們不明白,便捋須笑道:“既然裴旻呼籲天下抵制李亨,那大帥便可順水推舟,響應呼籲,同時咱們也立一新帝,稱為正統,這樣大帥將來出師天下就有名了。”

安祿山的南瓜臉上笑得像開了一朵喇叭花,嘴都合不攏,“你們漢人就是花花腸子多,先生是要我立西涼王李璿為新帝嗎?”

當年汴王李璥和西涼王李璿雙雙逃過黃河,卻成安祿山的俘虜,當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被刺殺後,出於報復,安祿山便命人宰殺了汴王李璥,對外謊稱病死,現在他手中還有西涼王李璿,本來是作為一個人質,沒想到他現在竟成了一顆重要的棋子。

李璿是武賢儀所生,武賢儀現在在南唐,地位相當於皇後,立他為帝,最為合適,安祿山認可了高尚的方案,大笑道:“這確實是一件大喜事啊!”

……

就在李亨登基三天後,安祿山正式宣布接受裴旻等重大臣的檄書,不承認李亨繼皇帝位,同時,他向上天請示,得到了上天就地立君的指示,三月初十,安祿山在幽州立西涼王李璿為大唐新帝,李璿正式冊封安祿山為燕王,大唐尚書令兼右相國,加九錫,督天下兵馬大元帥,安祿山下令河北各州縣諸官前來朝拜新帝,卻遭遇到了冷遇,只有附近的零零星星十幾名官員被迫前來朝拜。

盡管如此,安祿山依然以河北之帝為正統,以大唐自太宗以來第二個尚書令的名義向天下傳檄,聲援裴旻等長安大臣,呼籲天下諸侯討伐偽帝李亨。

……

和安祿山趁機興風作浪不同,成都卻對長安發生的重大變故保持著沉默,就仿佛此事和成都毫無關系。

這天下午,南明宮,李隆基半躺在床榻之上,他瘦如枯槁,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刻,誰都看得出來,他已經熬不了幾個月了。

但越是要到生命的終點,李隆基就越看重權力,只有到他真正閉眼的那一刻,他才會把權力放手,當然,大小政事他都已經完全不管了,民眾的死活與他無關,他只關心軍權,還有繼承他皇位的兒子。

在李隆基面前放著長安新帝李亨寫來的親筆信,李隆基已經看了不下三遍了,信中,李亨不因上位就語氣傲慢,而一如往昔地向他低頭卑恭,還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的語氣,這一點讓李隆基很滿意,不過,李亨雖然按照他的要求登基為帝了,李隆基倒反而不急了,他不僅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

這時,魚朝恩快步走了進來,將一份奏折遞給李隆基,“陛下,這是長安的消息。”

李隆基精神一振,接過信,果然是李亨寫來的,他吃力地打開了信,慢慢地讀了一遍,滿意地點了點頭,對坐在他身旁的高力士笑道:“高翁,朕的這個兒子還算爭氣,已經完全廢除了那個逆孫搞的土地贖買律令,長安以東的土地都將歸還原主,他沒有讓朕失望。”

說到這,他聽高力士沒有聲音,不由奇怪地回頭問道:“你在聽朕說話嗎?”

此時的高力士也明顯的蒼老了,須發全白,走路也變得顫顫巍巍,完全沒有了從前的幹練精明,聽李隆基問他,他便苦笑一聲道:“老奴擔心他這樣做會激起民變。”

高力士的這句話讓李隆基不愛聽,他臉一沉道:“這有什麽激起民變的,那些本來就是宗室的土地,只有還給宗室,他才能得到宗室的支持,否則朕怎麽可能放心把皇位交給他,他不像那個愚蠢的逆孫,拿自己家族開刀,自毀長城,他能看出這一點,說明他很清楚,和朕想到一起去了。”

停了一下,李隆基又道:“高翁,朕記得當年你極力替他辯護,一次次地說服朕保他,怎麽現在對他有了成見?難道就是因為他奪位的手段不太光彩嗎?”

高力士對李隆基了如指掌,他知道就算所有人都反感李亨的手段,但他眼前這位老皇帝卻不會反感,不僅不會反感,而且還津津樂道,當年他不就是這樣上台的嗎?誅殺太平公主,逼父親退位,逼大哥讓位,而且在天寶二十五年,就因為聽見太子一句牢騷,便無情地殺掉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李亨殺子殺孫,和李隆基是一脈相承,難怪李隆基聽到說此事,還欣然笑道:‘大丈夫處事,就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