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狼群戰術(第3/4頁)

唐朝時的長江口和現在大不相同,從江陰一帶便形成了巨大的喇叭口,像現在的啟東縣、海門縣都是大海,還沒有形成陸地,今天的南通在當時只是一座江心島,和現在的崇明島一般大小,叫做胡逗島,屬於海陵縣管轄,胡逗島以東便是茫茫的大海了。

鹽碼頭和胡逗島目前都在李璘的控制之下,大部分駐紮在鹽碼頭,駐紮有五千軍隊,李璘軍不放棄鹽碼頭主要是為了控制鹽,鹽利是李璘的主要軍費來源之一,在李璘難以控制商稅的情況下,鹽利則快捷便利,每年可以給李璘帶來近百萬貫的收入。

因此鹽碼頭對李璘便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李璘的大軍已經撤至江南,而唯獨在鹽碼頭他依然駐有五千重軍,由大將元景曜率領。

元景曜今年三十五歲,原是揚州大都督府下的一名都尉,世家習武,使一杆一丈五的大鐵槍,槍法精奇,在江南一帶他所向披靡,除了李璘十八歲的兒子李易外,他沒有遇到過敵手。

也是這個原因,元景曜一向十分自負,他對李璘聞安西軍到來便逃過長江十分瞧不起,元景曜常對手下士兵道:“安西軍雖然勇烈,但那是在西域,或者中原、河北還能發揮點威力,但到了江南,他們未必是我們的對手,曹操八十萬軍見否,一樣被江南水軍殺得火燒而逃,汝等切不可長他人志氣,墮自己的威風。”

元景曜雖然驕傲,但他的另一面,在戰術上十分謹慎,他的軍隊,除了一千人駐紮在岸上外,其余四千人都紮了水寨,以船為營帳,駐紮在江中,這樣一來,如果北唐大軍來襲,他進可攻,退可守,甚至還可以隨時撤入大江。

這天下午,元景曜接到斥候稟報,西北方向發現一支千人的騎兵,正向碼頭這邊疾馳而來。

他立刻意識到,這必然是李抱真派軍隊來圍剿自己。

“他們確實只來了一千騎兵嗎?”元景曜問斥候道。

“回稟將軍,沒有錯,確實只來了一千騎兵。”

元景曜有些動心了,如果對方來了三四千騎兵,或許他還不敢迎戰,但對方只來了一千騎兵,他確實有點動心了。

一名手下軍官勸道:“將軍,安西軍騎兵極強,據說一騎可敵五步兵,對方軍隊雖不多,但強在精銳,我們的長處在於水戰,舍長而取短,兵敗之道也!將軍,還是防禦水寨是上策。”

元景曜背著手在船艙內踱步,他在考慮如果自己殲滅了這一千騎兵的結果,吳王將士畏懼李慶安久矣,去年安西才一千鐵騎殺到高郵,吳王竟望風而逃,手下五萬大軍兵潰如山倒,令元景曜深感恥辱。

不容質疑,如果他能擊敗眼前的一千騎兵,將極大鼓舞吳王大軍的士氣,他本人也將成為吳王的座上貴賓,和李成式等大將並駕齊驅。

元景曜放佛看到了自己的輝煌前景,這時他手下再勸他謹慎從事,元景曜頓時感到不耐煩,怒斥道:“兵者,勇也!不戰而怯,何以為兵,你被安西殺怕,以為我手下士兵也和你一樣怯戰嗎?”

另一名軍官也勸道:“元將軍,屬下也以為還是慎重點好,騎兵速度極快,一千騎兵很可能只是他們的先頭部隊,大隊人馬或許在後面,請將軍三思!”

“對方不過一千騎兵,我以強弩戰之,若戰不下,再退回水寨不遲!”

元景曜立功心切,他不聽手下的苦勸,下令道:“傳令第一到第八營上岸整軍,第九和第十營留守水寨,隨時接應。”

元景曜一聲令下,四千軍隊紛紛上岸了,只留下一千軍隊守水寨,準備隨時接應他們上船。

李抱真在離鹽碼頭還有百裏時,便將他的三千騎兵一分為二,命手下郎將鄭旭率騎兵兩千繞到東面,伺機接應,而他自己只帶一千騎兵,直撲鹽碼頭。

他們速度並不快,一路之上焚燒鹽庫,李璘修建的八十座鹽庫,被他們燒掉了二十幾座,時值西風,頓時濃煙滾滾,鹽碼頭以西煙塵遮天蔽日,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海鹽燃燒所釋放的大量有毒氣體將整個鹽碼頭都籠罩了,就像化學武器一樣,令元景曜的軍隊呼吸不暢。

元景曜無奈,只得將軍隊向北邊稍移,擺下了千弩大陣,元景曜手提大鐵槍,一馬當先,目光中帶著一種激動,準備迎戰安西騎兵。

安西軍騎兵已經漸漸靠近了元景曜的大軍,但李抱真並不著急進攻,他命令騎兵停步在五百步外,保持一種沖擊狀態,和敵軍對峙。

這是騎兵常常采用的一種狼群戰術,以時間換空間,騎兵知道對方的弓弩厲害,所以並不著急進攻,而是等待對方士氣消退,等到對方熬不住後撤時再猛地發動進攻,這就像狼群一樣,或者等候幾天幾夜,等獵物熬不住逃跑時,才發動追擊,甚至用一種無形的壓力,讓獵物自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