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戰 二十二 天海相人(第2/5頁)

“不錯。”

“那麽,您認識許多武將吧?見過哪些人?”

“我所見過的武將?也多是些你不認識的人。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蘆名盛氏、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

“正是。我見到他時,他還姓羽柴。對了,還有朝倉義景、明智光秀、松永久秀、北條氏政等,大多已經故去。他們的死和我預想中一模一樣。”

“那麽,你與我家主公大納言相熟?”

天海緩緩搖著頭:“見倒是見過,可沒有說過話。因此,此次貧僧特意由川越的星野山無量壽寺出來。”

“這麽說,你是為了見我家主公?”

“哈哈,不,你家主公還未歸來。我是來拜訪師兄,便是增上寺的源譽存應大師。”

勝重有些吃驚地看了天海一眼。增上寺已經成了德川家廟,而存應上人乃是主公的師父。如果他是這位上人的密友,定是名僧。可是他一副寒磣像,連一個徒弟也沒帶,就這麽飄飄然來到尚未安定的江戶城。“這麽說,大師現在要上增上寺?”

“不急,不急。貧僧這兩天到處看看,然後再去。這世間再也沒有比讀這活文字更快樂之事了。”

“活文字?”

“對。天地之間的喜怒哀樂、人們的種種姿態,經文也沒有這個珍貴。江戶之地尚在建設中,你也這麽認為吧?”

“大師若不急,不妨順路到寒舍一敘,不知意下如何?”

聽到勝重這麽說,天海歪頭笑了:“看來我們心意相通呢。”

“聽大師談談行旅的種種經歷,對公務會有幫助。”

“好。難得相遇,何況又心意相通。貧僧恭敬不如從命。”天海點點頭,輕松地開步走了。

“江戶之地風水甚好啊!”天海一面走,一面回頭看看神田台、海灣和城池,“把神田台的土方挖下來,把河口徹底填平。然後在兩岸築堤,架設連接武、總兩州的橋梁……如此一來,就能建成比大坂更富饒的城池了。”

“我們也這樣期盼。”

勝重與天海並行在前,侍從牽著馬,緊隨其後。馬夫和雜役放工下來,他們住宿的小旅舍,窗口已透出了燈光。

“德川大人移到關八州後,房州本有裏見義康,野州本有宇都宮國綱、皆川、秋元等,這二州以前乃土著領地,貧僧以為,大人實際只擁有六州。那麽領十萬石以上的家臣有幾人呢?”

“這個……十萬石以上的家臣,是經由關白特別關照的,只有井伊大人、本多忠勝大人、神原大人三家。”

“哦,這麽說,酒井、鳥居、大久保、平巖等譜代家臣,都在十萬石之下了?”

“是。鳥居、大久保兩家是四萬石,其他的三萬石。”

“萬石以上的有多少人?”

“有三十九人。五千石的約有三十五人……”

天海突然又微笑轉向勝重:“心懷不滿的大有人在吧?”

“不,不……”勝重猛搖頭道,“德川氏沒有不滿之人。”

天海笑著轉移了話題,“抱歉,貧僧多嘴了,見諒。若不如此,也無法收拾了。德川氏已決定鎮守此地了嗎?”

“這個嘛,要是我家主公虔誠皈依我佛……”

“貧僧從存應上人處聽說這個了。”

“我想問大師,能讓我家主公皈依,增上寺的上人也該是德高望重吧?”

“你不如此認為嗎?”

“在剛遷移至此時,主公順道去了增上寺,馬上便決定以那裏作為家廟,在下還不明白個中道理。”

“哈哈。”天海開懷大笑,“這可是罕見的吉兆啊!存應上人乃是三河德川家廟感應上人的弟子。順路到的寺院卻與感應上人有緣,這可是稀有的佛緣啊,所以德川大人立刻決定把它作為家廟。不愧是德川大人,順天應人……真是值得佩服的決斷。”

天色昏暗下來,二人不知不覺已經穿過傳馬町,來到了橫跨道三堀和平川的常盤橋附近。他們過了橫跨道三堀的大橋後,一直到龍口,四周全是星星點點新落成的宅子。和遼闊的土地相比,房屋實在很小。家康自己都住在改建的城裏,大門不過用船板拼成。這一切其實不奇怪。這裏還有譜代家臣的住所,維持治安也需要龐大的費用。

“寒舍到了。”勝重停住腳步,隨從則大聲向門上通報,馬上有五六個下人來到門外,恭恭敬敬把馬牽了去。

從大門樣式來看,勝重的領地大概有兩三千石,天海邊想邊走進玄關。

這裏掌管江戶治安,本以為會戒備森嚴,卻和三河漁村附近常見的小官小吏居所相似,築著士墻,用木板圍成相當簡陋的柵欄,看來毫無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