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梟雄歸塵 十 兵圍高野山(第2/4頁)

“大人吃得這麽香甜,貧僧也就放心了。”

“恐怕要給大師添麻煩了。我已下了決心。”

上人嘴邊浮出一絲微笑,“若貧僧能幫得上什麽忙,請大人只管吩咐。”看來,他已看出秀次想自盡。

這和尚卻也是不易!秀次苦笑了:“上人,我有一個請求。”

“大人請講。”

“我到此之前,早當自盡才是。”

“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

“秀次錯在不知自律。對自己嚴厲些,對別人就會寬容……我最缺少的,便是恕人之心。”

“大人所言極是。您巳經渡過難關,頓悟了。”

“我對不起大政所,被人嘲為太閣的恥辱……太閣被嘲笑,便是大政所的恥辱。大家都蒙了羞,我卻毫無察覺,而是拼命把舅父的恥辱公之於眾。外祖母……她必萬分悲傷。”熱淚從秀次眼中簌簌滾落下來。

木食上人默默待在一旁。從聚樂第到伏見,再從伏見到高野山,對於關白秀次,這短短的旅程,竟是他省悟之旅,甚至遠勝他二十八年的苦惱人生。律己恕人,多麽重大的發現,對人寬容,便暢通無阻;反之,人生就會陷入無盡的黑暗。

“我佛宗旨便是如此。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他人寬宏大量……只有這樣,人生才會豐富多彩;不懂得這些,生活便貧乏寡淡。如今,大人的人生即將變得豐富。”

“上人,我想在這裏向大政所謝罪。”

“貧僧以為,此乃善事。”

“以前都是我的不是。本該捫心自問,卻一味責難太閣,現在終於得到報應。我如背負謀反罪名而死,會給太閣帶去難以抹滅的汙點。我不想等太閣命令,已決心切腹自盡了。”

“大人要自盡?”

“我想拜托大師,把我臨終前的情形原原本本轉告太閣。”

“貧僧定……”

“我太愚鈍了。人要重修行,我卻毫不在意,結果只能在無邊黑暗中掙紮……可我從未想過背叛太閣,也沒有任何大逆不道之念。我只是被寵壞了,幼稚、我行我素。我已認識到了,故決定自盡,以告慰大政所在天之靈……希望大師能明明白白轉告太閣。”

上人微笑道:“大人的心情,貧僧甚是明白。”

“請大師一定轉告:秀次絕無謀反之意……”

“大人既下了決心,貧僧理當照辦。但自盡一事,大人能否暫緩?”

“大師的意思……”

“貧僧想在大人生前,就把您的意思轉達給太閣大人。”

秀次一怔,打量了一眼上人——上人似還想調解?秀次輕輕搖了搖頭,“大師情義我心領了。秀次不想再那麽愚鈍。跟太閣解釋的事,能否請大師在我自盡後再去?”

“大人好不容易悟透人生,怎能說出這種話來?”上人加重了語氣,“還請大人三思,先靜候一些時日……眾位以為如何?”

聽了這話,座中人不禁面面相覷,他們其實對秀次的心一清二楚。上人又向秀次低頭道:“大人至少該讓隨行的眾位大人明白是怎回事……”

最終,秀次把自盡後事完全托付給了木食上人。究竟會如何與秀吉交涉,上人未明言,可似十分自信。

上人退下後,又送來些酒,人們邊喝酒邊閑談,都盡量避開命運之類的話題,睡下時,已過了亥時。

雨一直在下。秀次輾轉反側,反復玩味木食的話。上人無非是想救人性命於危難,以為太閣還是會法外開恩。

一個已經死心的人,突然看見一絲生的光明,反而會更加慌亂。今夜的秀次也是如此。他好不容易睡著,竟在夢中看到了祖母大政所,她和木食應其一起來到了柳間。“我來接你了,趕快收拾收拾準備回京城吧。”她對秀次的事仿佛一無所知,面帶微笑說道,“身為關白,就該有隨從。你看,寺外全是前來迎接你的家臣……你是坐轎還是騎馬?”

“秀次還年輕,想騎馬。”

“那就騎馬吧。快把備好的馬牽過來,上路吧。”

不知為何,秀次眼淚吧嗒吧嗒掉個不休。祖孫之間,永遠沒有權術和陰謀,也沒有明爭暗鬥,有的只是親人之間無限的關愛和體貼……秀次的淚水怎麽也流不盡。

“你看,馬來了。家臣們都在高興地等你回去呢。趕快到院子裏去吧。”

祖母這麽一說,秀次甚至清晰地聽到充溢整個小田原谷的人馬喧鬧聲……

秀次一覺醒來,發現窗紙泛白,雨也停了,枕上濕漉漉一片。令他驚訝的是,夢中的人馬竟然真的擠滿了寺院周圍。

“唉!”秀次猛跳起來。一定是重臣們帶領軍兵殺到聖地來了,“來人,打開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