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風雲 八 鐘銘風波(第2/5頁)

“精辟!”勝重不斷點頭,“是啊,信長公時代的好戰性情,到了太平時世之後,就變成了大敵。人的心志一旦養成習性,就會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說得好。最近以來,光悅也忽地意識到,信長公誇耀武力,實際上,受害最深者乃是已故太閣……”

“哦?已故太閣?”

“是。太閣從信長公那裏只學會了武力征伐,並且成了此中高手。他雖然將信長公統一天下的心願實現了,但之後當如何,信長公卻絲毫未教給他。因此,他又欲把手從高麗伸向大明國,遭到了那樣的慘敗,把自己也搭了進去。但這並非全是太閣的過錯,原因亦在於信長公先前所辟歧途。”

“精妙啊,老先生的思慮果然深遠。”

“此前光悅沒有想到這些,乃是因為愚魯。新的東西總會淪為古舊,光悅只是忽地意識到此。”

“新的東西總會淪為古舊?”

“是啊。日新月異,時日不會停留於一處,這才是天地之道啊。”

“嗯。”勝重歪頭感慨了一陣子,方道,“那麽,關於此次的開光,我若現在就欲令其停止,先吹出一股何樣的風好呢?”

“光悅倒也看出了些眉目。”

“哦?那你快說說,有無可避免亂事的速戰速決手段?”聽勝重這麽一說,光悅嘴角明顯露出一絲嘲笑,他使勁搖了搖頭。

“你是說,不能速決?”板倉勝重吃驚地問道。

本阿彌光悅依然搖頭,嘲笑的皺紋加深了,“此乃信長公的亡靈和大禦所進行的決戰。若是速戰速決,信長公就勝了。”

“哦,這話有趣。不錯,這的確是信奉武力第一的信長公,和渴望天下太平的大禦所的決戰。”

“既如此,那就先下令中止開光儀式,再耐心等一段時日。”

“哦。”

“當然,尋常人會覺得這方法平庸無奇,認為這樣一來,就會給大坂準備的機會,但光悅卻不這般認為。”光悅恢復了他那有些認真過頭的嚴肅神情,壓低了聲音,“首先,下令中止開光儀式,靜觀其變,那些心血來潮、立志入城之人就泄了氣,自會重新盤算。一旦他們重新思量,事情就好辦了。入城者不會再增長。我們給予他們充分的考慮時間,讓他們想想,究竟何方會勝?這既是制勝的戰略,亦是一種充滿仁愛的關懷。”

板倉勝重似要停了呼吸,直盯著光悅的額頭。

“我不妨把那些甘為豐臣氏殉葬之人視為沙中之金。他們懷著截然不同的打算,有欲為天主殉教者,也有欲出人頭地者。因此,若過早追逼,恐令入城諸人狗急跳墻。”

“嗯。”

“並且,萬一入城者銳減,大坂城內的主戰之眾也就沒了主張,潰散而去。即使不能如此黑白分明,起碼能看清浪人們的動向。我們的對手可是信長公啊,故更要沉住氣,等為上策。”

板倉勝重這才輕輕拍膝道:“對,蒼天怎會有絕人之路!”

“是。即使等一段時日,還是會發生戰事。既如此,則不必急功近利。大人慢慢把他們圈起來,再讓他們思量,究竟是戰好,還是太平好……天下蒼生不喜歡戰仗。這樣一來,大禦所身後就有了無數擁戴的百姓,大坂城就在時日流逝中被孤立。他們肯思量,此戰所失便小。”

“嘿!”勝重有力地應道,“先生所言極是,我亦會將先生苦心稟報大禦所。不錯,若是行正義之師,順應天下大勢,或許真的不必著急。說實話,此前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將入大坂之人一舉收拾掉。對,急不得,我們背後乃是天下蒼生。”

此前始終默默傾聽的阿蜜,這時突然插進嘴來:“在大坂,已有偌多豪賈察覺到戰事難以避免,在暗中尋找退路了。”

“看來人們並未完全忘記戰火帶來的災難啊。”

勝重附和了一句,卻聽阿蜜又說起一件意外的事來:“可是,也有人說,此乃大坂玩弄的謀略。”

“嗯?”

“首先,大坂城附近以及各關隘,乃兵家必爭之地,但仗卻打不到堺港,很多人遂逃到了堺港。但也有人說,大坂乃是有意先讓眾人逃過去,再趁機控制堺港。”

“哦,這麽做有何好處?”

“好處是……若不事先控制堺港,待班國和葡國的援軍來時,登陸就難了。更主要的是,若把富賈都集中到那裏,到時好讓他們多出軍餉……”

本阿彌光悅沉著臉應道:“這些全是別有用心的流言,休聽信。”

“可是,避免戰亂的手段又在哪裏?阿蜜還是覺得,千姬和澱夫人實在可憐。”

阿蜜這麽一說,光悅和勝重也無話可說了。她掛心的一定不止千姬和澱夫人。阿蜜到底把親生女兒留在了城裏,她現在雖是茶屋的妻子,但心底依然對大坂本城有著難以撫平的念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