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大結局 第十四章 突圍(第2/7頁)

這段日子,對高迎祥和李自成而言,是比較滋潤的,沒有洪承疇,沒有曹文詔,沒有左良玉,在他們看來,鄖陽是山區,估摸著也沒什麽猛人,自然放心大膽。

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這裏是有猛人的,第四個猛人。

說起來這位猛人所以出山,還要拜高迎祥同志所賜,他要不鬧,估計這人還出不來。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此人正式露面之前,高迎祥和李自成就跑了。

具體跑到哪裏,就不知道了,反正是幾個省亂轉悠,看準了就打一把,其余頭領也差不離,搞得中原各省翻天覆地,連四川也未能幸免。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只能用狠招了。

崇禎七年,崇禎正式下令,設置一個新職務。

明代有史以來最大的地方官,就此登場。

在此之前,明代最大的地方官,就是袁崇煥,他當薊遼督師時,能管五個地區。

光榮的記錄被打破了,因為這個新職位,能管五個省。

這個職務,在歷史中的稱謂,叫做五省總督。包括山西、陜西、河南、湖廣、四川,權力極大,也沒什麽管轄範圍,反正只要是流賊出沒的地方,都歸他管。

職位有了,還要有人來當,按照當時的將領資歷,能當這個職務的,只有兩個選擇:A:洪承疇,B:曹文詔。

答案是C,兩者皆不是。

任職者,叫做陳奇瑜。

陳奇瑜,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任都察院禦史、給事中,後外放陜西任職。

在陜西,他的職務是右參政,而左參政,是我們的老朋友洪承疇。

但為什麽要選他幹這份工作,實在是個讓人費解的事。

就資歷而言,他跟洪承疇差不多,而且進步也慢點,崇禎四年的時候,洪承疇已經是三邊總督了,他直到一年後,才幹到延綏巡撫,給洪承疇打工。

就戰績而言,他跟曹文詔也沒法比。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他,但無論如何,偏就是他了。

所以對於這個任命,許多人都有異議,認定陳奇瑜有背景,走了後門。

但事實上,陳奇瑜並非等閑之輩。

崇禎五年的時候,由於民軍進入山西,主力部隊都去了山西,陜西基本是沒人管,兵力極少。

兵力雖少,民變卻不少,據統計,陜西的民軍,至少有三萬多人。

這三萬多人,大都在陳奇瑜的防區,而他的手下,只有兩千多人。

一年後,這三萬多人都沒了——全打光了。

因為陳奇瑜,是一個近似猛人的猛人。

作為大刀都扛不起來的文官,陳奇瑜同志有一種獨特的本領——統籌。

他是一個典型的參謀型軍官,善於謀劃、組織,而當時的民軍,只能到處流竄,基本無組織,有組織打無組織,一打一個準。

憑借著突出的工作成績,陳奇瑜獲得了崇禎的賞識,從給洪總督打工,變成洪總督給他打工。

對於領導的提拔,陳奇瑜是很感動的,也很賣力,準備收拾爛攤子。

這是一個涉及五個省,幾十萬人的爛攤子,基本上,已經算是爛到底了,沒法收拾。

陳奇瑜到任後,第一個命令,是開會。

各省的總督、總兵,反正是頭銜上帶個總字的,都叫來了。

然後就是分配任務,你去哪裏,打誰,他去哪裏,打誰,打好了,如何如何,打不好,如何如何,一五一十都講明白,完事了,散會。

散會後,就開打。

崇禎七年(1634)二月,陳奇瑜上任,幹了四個月,打了二十三仗。

全部獲勝。

陳奇瑜以無與倫比組織和策劃能力告訴我們,所謂勝利,是可以算出來的。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孫子兵法〗

陳總督最讓人驚訝的地方,倒不是他打了多少勝仗,而在於,他打這些勝仗的目的。

打多少仗,殺多少人,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再打一仗,把所有人都殺光。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必須把所有的首領和民軍,都趕到一個地方,並在那裏,把他們全都送進地府。

他選中的這個地方,叫做車廂峽。

車廂峽位於陜西南部,長幾十裏,據說原先曾被當作棧道,地勢極為險要。

所謂險要,不是易守難攻,而是易攻難守。

此地被群山環繞,通道極其狹窄,據說站在兩邊的懸崖上,往下扔石頭,一扔一個準。

更要命的是,車廂峽的構造比較簡單,只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沒有其他小路,從出口走到進口,要好幾天。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進了裏面,要麽回頭,要麽一條路走到黑,沒有中場休息。

幾萬民軍,就進了這條路。

這幾萬民軍,是民軍的主力,據說裏面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