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5/24頁)

黃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丁巳,曹丕去世,時年四十。

歷史評價:

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蓺兼該;㈠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典論》: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崔琰: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

人物之曹睿

字:元仲

容貌:有岐嶷之姿

時間:205——239(壽35)

籍貫:同曹操

官職:皇帝

謚號:明皇帝

功績:治理魏國

家庭成員:父:曹丕,母:甄,子:曹芳

歷史年表:

【219年】 曹睿被封為武德侯。

【221年】 即曹丕繼位後的第二年,曹睿被封為齊公。

【222年】 曹睿被封為平原王,因其母甄氏被廢,並未被立為太子。

【226年】

曹丕病危,立曹睿為皇太子,托孤於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等人。不久,曹丕去世,曹睿繼位,追謚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後。八月,孫權進攻江夏,文聘堅守。朝臣商議發兵救援,曹睿則認為孫權意在偷襲,今已相持,則不會持久,不久孫權果然撤退。十二月,曹睿大封群臣,封太尉锺繇為太傅,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227年】 十二月,新城孟達反,司馬懿出兵討伐。

【228年】

司馬懿攻破新城,孟達被斬。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睿派曹真、張郃等人拒敵,並親往長安壓陣。不久,馬謖被張郃大破於街亭,蜀軍撤退。十二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出陳倉,魏將郝昭防禦成功。

【230年】 曹睿詔曹真、司馬懿等出兵伐蜀,因大雨無功而反。

【231年】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曹真病死,司馬懿代替其拒敵,防守成功。

【234年】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前去防守。不久,諸葛亮病逝,蜀軍退。

【235年】 曹睿開始大修宮殿,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消耗大量人力,影響了農業。大臣楊阜、高堂隆等人數次進諫,曹睿不聽。

【237年】 遼東公孫淵反,自稱燕王。

【238年】

司馬懿出兵征討遼東,獲勝。同年年底,曹睿病危,立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欲屬以後事,曹宇推辭,於是曹睿聽中書劉放、孫資之言改立曹爽為大將軍,同司馬懿共同輔政。

【239年】 曹睿病逝。

歷史評價:

陳壽: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孫盛: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

劉曄: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曹操:我基於爾三世矣。

《魏書》: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孫權: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禦,其為敗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

裴松之:臣松之以為魏明帝一時明主,政自己出,孫權此論,竟為無徵,而史載之者,將以主幼國疑,威柄不一,亂亡之形,有如權言,宜其存錄以為鑒戒。或當以雖失之於明帝,而事著於齊王,齊王之世,可不謂驗乎!不敢顯斥,抑足表之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