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4章.立馬橫槍 第39節

棄沉大吼一聲,用盡全身力氣撲向了李弘。

長箭射進了棄沉的身體。

李弘一把抱住棄沉,縱聲狂吼:“殺,給我殺……”

趙雲和弧鼎迅速擋住另外兩個刺客。黑豹侍從們就象炸了鍋一樣,狂呼亂吼,縱馬飛躍。他們突然散開,一路殺向遠處偷施冷箭的刺客,一路沖向城門,一路迅速圍住了李弘。

城門附近頓時大亂。

趙雲面如寒冰,手中戰刀咆哮著,接連劈出三刀,刀刀見血,第四刀將對方連人帶劍劈成了兩半。旋即他飛身而起,掄圓戰刀,狠狠地砍向了那名和弧鼎纏鬥的刺客。那執矛大漢非常冷靜的稍退半部,讓過弧鼎的攻擊,陡然一矛刺向了空中的趙雲。

“棄沉……”李弘抱著棄沉,心中的恐懼達到了極點,他大聲叫喊著,用力搖晃著棄沉的肩膀,好象生怕懷中的棄沉突然死去。

棄沉緊閉著雙眼,昏厥不醒。

“殺了他,給我殺了他……”李弘回過頭來,望著那名尚在負隅頑抗的刺客,憤怒的連聲狂吼,“殺了他……”

趙雲和弧鼎本意是想活擒此人,問問情況,給李弘這麽一喊,兩人以為棄沉死了,心中再也遏制不住滿腔的悲憤,戰刀頓時寒光四溢,象狂風暴雨一般席卷而上,那刺客手忙腳亂,立時中刀,身形稍滯之間,頭顱已經離體而去。

“棄沉……棄沉怎麽樣……”弧鼎撲到李弘身邊,悲痛欲絕。

“情況不好。先要把箭頭取出來,否則流血過多,他就要死了。快點,快點,快點……”

張溫看著董卓,心裏十分不高興。

董卓率部回到小槐裏大營後,張溫數次派人請他到槐裏城議事,董卓理都不理。這次張溫派人請他到槐裏城商量調撥軍資的事,董卓才勉為其難地帶著幾個人晃悠來了。

張溫知道董卓生氣的原因。

這次擊敗西涼叛軍,三個統軍主將都立了大功。董卓立了首功。其後李弘和周慎的兩場勝仗都得益於董卓的那場襲擊。如果沒有董卓的伏擊,叛軍就不會撤退,叛軍不撤退,李弘和周慎就沒有戰勝敵人的機會。

如今,李弘得到皇帝的青睞,被授予西涼肅貪的重任,這可是個肥的不能再肥的美差了。周慎因為重傷,被皇上特許回京療傷。回到洛陽,周慎就是平叛的英雄,他可以名利雙收。

但董卓卻一樣都沒有得到。他在望垣被羌胡大軍包圍,雖然毫發無損的率部突圍,但也算是敗仗,將來論功行賞,最多也就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了。這樣想起來,也不怪董卓生氣。西涼自從叛亂以來,他帶著部隊一直堅守在前線打了將近兩年的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然而最後他卻什麽封賞都沒有撈到,的確令人憤恨,沮喪。

董卓最痛恨的還是張溫見死不救的事。如果不是董卓及時突圍而走,董卓的部隊十有八九要被六月驚雷殲滅。在救援董卓這件事情上,張溫做為西征大帥,明明知道董卓的部隊非常危險,卻遲遲沒有下令周慎的部隊馳援,這明顯就是指揮不利,要不就是張溫別有用心。在董卓看來,張溫絕對是別有用心想害他,趁機打擊京中奸閹的勢力。

但張溫的確沒有加害董卓的意思。他被李弘的肅貪和西征大軍缺錢斷糧的事情纏住了,加上西涼叛軍大勢已去,他知道六月驚雷遲早都要撤軍,所以忽視了這件事。他沒有想到董卓在撤退過程中會把所有的糧草都扔掉,以至於很快陷入絕境。

現在張溫要利用董卓。假如李弘西上金城,被叛軍或者其他什麽人殺了,西涼戰火必定重燃,部隊還要繼續西進和叛軍交戰。現在周慎回京了,李弘假如也死了,那麽西涼戰場上就剩下董卓一個統軍主將。但董卓是奸閹一黨的人,未必會賣西征大帥張溫的帳,所以張溫數次邀請董卓到槐裏商談,意圖拉攏拉攏。西涼的叛亂不能徹底平定,張溫就無法回京,他的下場遲早都要和皇甫嵩一樣。

陶謙和孫堅對太尉大人的這個想法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太尉大人率十萬大軍過黃河,剿滅幾萬叛軍余孽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為什麽一定要指望董卓?

孫堅認為董卓該殺。董卓有三大該殺之罪。第一,太尉大人數次派人去請他,他都不來。不來就不來,他還口出狂言,辱罵太尉和太尉府眾人,輕上無禮。其次,董卓手上有幾萬大軍,兩年了,他不但平定不了西涼,還到處散播同情叛軍,渙散軍心的流言。第三,董卓率部從望垣敗逃之後,按軍律應該將他罷職羈押。太尉大人體諒他的難處,沒有這麽做。但董卓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怨恨太尉。孫堅希望太尉大人想個辦法把董卓誘到槐裏城,然後以軍法治罪,將他殺了,以震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