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7章.山雨欲來 第14節

朝廷的聖旨送達龍山大營。

聽說李弘遷升為行鎮北將軍,平亭侯,持節鉞,督並州、河東、河內三地兵事,節制三地十萬大軍,眾將紛紛來賀。然而李弘一點喜色都沒有,反而憂心忡忡的。天子突然重用,其用意不言而喻,但放開京師的皇統之爭不說,僅平叛禦邊的重任,自己就難以承受,這仗要打到什麽時候?

眾將恭喜完李弘,接著就恭喜鮮於輔。鮮於輔遷升為護匈奴中郎將,關內侯,大家心服口服。早些時候,許多將領都為鮮於輔受封太輕而抱不平。在軍中,鮮於輔是僅次於李弘的大軍統帥,聲望很高。翼城大戰的直接指揮者,其實就是鮮於輔;李弘奉旨到洛陽後,大軍也一直由鮮於輔統領;青石岸的阻擊大戰,也是鮮於輔指揮的,所以論功績,鮮於輔足夠做個將軍。但由於大軍統帥李弘屢遭朝廷的排擠和打壓,他自然也受到牽連,一直未能受到重用。這次天子總算開恩,授他以看護南匈奴的重任,也算是恩寵有加了,但他沒有什麽喜色,他看出了其中的危機。

李弘受到重用,不是因為他的功績和能力,而是因為天子的需要。從天子封李弘為代理的鎮北將軍就能看得出來,天子並不放心李弘,更沒有授其完整的鎮北將軍之權。依照舊例,鎮北將軍部是督並、幽、冀三州兵事,但天子卻把他改為一州兩郡,而且還是京畿的兩郡,目的顯然是要利用李弘的大軍威懾洛陽的權臣。這是把李弘放到了浪尖頂上,無論李弘成敗與否,將來都要跌進浪谷。如果李弘倒了,作為李弘的部下,無論官職有多大,無論後台多硬,都要受到連累。這種事,歷朝歷代,太多了。

假如李弘還是那個討虜將軍,還是帶著大軍南征北戰,四下征伐,反而沒事,因為他還沒有陷進朝廷的權力漩渦,他還遊離在權力紛爭之外。但天子隨便一道聖旨,就把他拉進了這個有去無回的漩渦裏。現在李弘做的事沒有變,他還是帶著大軍在四下征伐,但僅僅因為他換了一個官職,坐到了行鎮北將軍的位子上,職掌一州三郡的兵事,他就再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武夫,而是一個深陷權力鬥爭的權臣了。

鮮於輔出西河,徐榮鎮雁門,麴義下河內,三將各奔東西,李弘的大軍隨即被一分為四。表面上看上去,李弘掌控的軍隊數量和地域都很大,權力也很大,但一旦戰事平定,皇權穩定,李弘的作用也就完了。這時只要天子一道聖旨,李弘就被架空。

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裏。在李弘得勢的時候,天子會封賞李弘的部下,各方權勢也會為了各自的利益百般拉攏分裂李弘的部下,以圖削弱李弘的力量。但如果李弘倒了,無論是天子也好,各方權勢也好,都會逐步剪除李弘的故吏子弟,就算你是一方重鎮也無法幸免。試問,那時誰會相信你的忠誠?那時就是墻倒眾人推了,尤其是出賣故主的人,下場更慘,誰都不會放過一個卑鄙無恥之徒。所以大家心裏都有數,鮮於輔、徐榮、麴義三人各自拿著聖旨,心裏沉甸甸的。從受李弘節制那一天起,幾個人的命運就被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誰都離不開誰,因為李弘牽扯到皇統之爭,因為他們的頭上還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天子。

自古以來,凡被扯進皇統之爭的權臣,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李弘很歉疚地著著三人,勉強笑道:“我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你們……”

“子民,這不怪你,你也是身不由己啊。”鮮於輔搖手打斷他的話,安慰道,“我們幾個也是身不由己,只能聽天由命了。”

徐榮神色平和,慢吞吞地說道:“身為大漢臣民,當為大漢出力,當為陛下分憂解難,這無可厚非,只要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對得起大漢國,我們就無愧於心。至於是生是死,那是上天的事,和我們沒有關系。”

麴義大笑,指著徐榮道:“子烈兄說得好。人難免一死,只要生前無愧於大漢國,死就死了,怕他什麽?”

李弘很感動,笑道:“那就不說了。既然做了鎮北將軍,我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收復北方四郡。如果能奪回失去的疆土,死了也就沒什麽遺憾。”

“將軍好豪氣。”麴義笑道,“那分兵一事……”

“暫不考慮。”李弘說道,“招撫黃巾軍的事如果不能定下來,我們就不能分兵。我會上書陛下,詳細說明理由。”

李弘隨即喊來筱嵐,讓她擬寫奏章。

李弘認為,如今太原郡的黃巾軍張燕部勢力很大,上黨郡的黃巾軍楊鳳部還可以北上支援,所以如果立即動用武力平叛,就需要足夠的軍隊和一定的時間,以求一戰而定,徹底消滅叛軍,永絕後患。但這樣一來,陛下的分兵之議暫時就不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