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9章.風卷殘雲 第26節(第2/5頁)

朱穆是王瀚從小看著長大的,所以他一點都不留情面,把朱穆罵得面紅耳赤,低頭不敢作聲。

王瀚看著李弘繼續說道:“陛下不知道董卓的為人,不知道並州的現狀,也不知道董卓到了並州將會給大漢國帶來可怕的災難。他只想到要在北疆大戰後遏制你的權勢,剝奪你的兵權,把你對大漢國的潛在威脅迅速解除掉。他完全忽視了董卓此人對大漢國的危害,他的旨意是錯誤的,大將軍你知道嗎?”

“大將軍絕不能讓董卓走進並州。”

李弘沉思不語。王瀚的擔心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他和董卓在西涼戰場上並肩殺敵,後來又在西涼肅貪的時候和他直接發生了沖突。董卓是什麽人,他心裏自然有數。但讓董卓率軍進並州是天子的旨意,而且天子讓董卓督領並州軍政的目的很明顯,他當時在朝堂上如果極力勸諫的話,後果難測。他當然不願意冒著得罪天子的危險失去出塞作戰的機會。

李弘對董卓抱著很大的僥幸心理。北疆大戰畢竟關系到國家的興亡,董卓作為國家重臣,總不會膽大妄為到要敗家亡國的地步,但王瀚的一番話卻把他從僥幸中驚醒過來。李弘想起自己去年離開並州之前在並州肅貪的事。當時並州情況極其艱難,但就在那種情況下,還是有人鋌而走險貪汙受賄。董卓深諳貪贓枉法之道,他到了並州,面對大量的屯田物資和賑災錢糧,還有運送前線的糧草輜重,他會不動心?他會不中飽私囊?李弘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自己是在拿國家的興亡開玩笑。

正如王瀚說的,假如董卓把並州搞砸了怎麽辦?誰能保證董卓能和自己一樣盡心盡力地治理並州?自己死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己的部下和十幾萬將士陣亡,那也不過就是一場敗仗而已。但北疆因此而丟棄,國家因此而敗亡,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要想確保北疆大戰能夠取勝,就要確保並州的穩定和糧草輜重的持續供應,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用自己的人,用自己信得過的人。讓征北大將軍府主掌並州的一切,這是確保北疆大戰萬無一失的唯一辦法。

李弘想到陛下已經頒布的聖旨,心裏十分不安。此時上書天子既不合時宜也沒有效果,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天子在自己離京的最後一刻,在北疆大戰已經展開的情況下突然頒布此道聖旨,顯然他早有定策,事先也做了精心的準備和安排。他不僅是為了皇統要逼反何進,也不僅是為了剝奪董卓的兵權,趁機利用董卓和北軍來遏制自己,他還要利用這次人事變動和兵力部署來為皇統確立以後的大漢國,為北疆大戰勝利以後的大漢國預先奠定穩定的基石。天子不會因為自己提出的諸般理由而放棄對董卓的任命。董卓不能進入並州,皇甫嵩就不能控制西涼兵權,董卓的潛在威脅就不能解除,而更重要的是天子失去了征調何進進入西涼的借口。牽一發而動全身,天子絕對不會理睬自己。

沒有天子的旨意董卓勢必要進入並州,而自己要想阻止董卓進入並州,只有采用非常手段。自己一旦來用非常手段,就違抗了聖旨,違抗了大漢律,甚至有公開和朝廷對抗的嫌疑。尤其可怕的是,自己這麽做有可能徹底破壞了天子的全盤計劃,有可能危及到天子的安危和洛陽的穩定。李弘想到天子對自己的恩寵,想到天子對自己的信任和器重,心裏躊躇不安,無法下定決心。

如果因為自己的抗旨而惹惱了天子,北疆大戰失去了萬金堂的錢財支持,大戰不是失敗也要半途而廢。那時,自己的生死是小事,二十萬將士,三百萬並州百姓,整個北疆疆域的存亡可是天大的大事啊。

“大將軍,何謂忠誠?何謂忠君愛國?”王瀚看到李弘神情恍惚,顯然心裏鬥爭激烈,猶豫不決,於是再度慷慨激昂地大聲說道,“個人的榮辱和國家的興亡比起來,算的了什麽?個人的生死和二十萬將士三百萬並州百姓的性命比起來又算的了什麽?難道將士們血灑大漠,百姓們哀鴻遍野,北疆大地在胡騎的鐵蹄下痛哭哀嚎,那就是對大漢國的忠誠,對陛下的忠誠嗎?難道你就是大漢國的忠臣,陛下的忠臣了嗎?”

“大將軍,你只要收復了邊郡,擊敗了胡虜,立下了萬世功勛,你就是大漢國的忠臣,你就是陛下的忠臣。當你率部凱旋而歸時,誰會說你曾經抗旨不遵?誰會追究你往日的罪責?”王瀚幹瘦的身軀猛然挺直,揮手疾呼道,“大將軍,只要你建下了舉世功業,即使將來你因罪而死,你也是我大漢國名垂青史的大英雄,永遠都是我大漢國的英雄。無人可以抹殺你的功勞,永遠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