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1節

征北大將軍李弘於四月中趕到雁門郡的馬邑大營,同行的還有四營兩萬人馬。李弘命令顏良統帥此四營,下設王當營、陳好吳雄營、高順李雲營、丁波的戰場營。調張郃為虎賁營統領。從雁門郡出發開始正面攻擊的大軍人數增加到了九萬四千人。

此時長城以內只有兩萬人馬,鮮於輔和張燕各領一萬兵。鮮於輔帶著樊籬的一營人馬駐守晉陽,張燕帶著孫親的一營人馬駐守在太原和上黨兩郡,於氐根和彭烈率部駐守句注要塞並負責給大軍押運糧草。鮮於銀率一營人馬去了西河郡。

李弘入駐大營後,立即向各部發出了北上攻擊命令。閻柔顏良各自率軍從東面分左右兩路向定襄郡的郡治善無城發起了攻擊。玉石從西面沿黃河北上,領軍向駱縣、桐過兩城發起了攻擊。龐德率黑豹義從營緊隨在玉石大軍後面予以策應,張郃率虎賁營緊隨在顏良大軍後面給征北大將軍軍開道。

四月上,高覽和雷重率五千人馬趕到了河陰城,文醜率五千人馬趕到了距離河陰城以西六十裏的羽帶原。兩支軍隊在黃河南岸紮下了連綿數裏的大營,豎起了徐榮麴義楊鳳趙雲劉豹五支大軍的戰旗,同時間,數十萬民夫日夜向兩個大營裏運送糧草輜重,做足了九萬大軍雲集黃河南岸即將開始渡河攻擊九原城的架勢。

原駐守河陰城的匈奴鐵騎在劉豹的帶領下迅速南下趕到度遼水會合徐榮的大軍。四月中,徐榮盡起大軍向沙南城方向前進。(沙南城位於河套地區的東端,是黃河轉彎的地方。黃河河道從此處開始由南北方向轉為東西方向。)他準備在玉石的大軍拿下桐過城繼續北上之後,率軍渡河攻打對岸的箕陵城,和玉石的北上大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拿下箕陵城之後,北征大軍就分成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攻打雲中,到那時,胡族聯軍就要面對將近二十萬龐大軍隊的淩厲攻擊了。

胡族一直以為漢軍的攻擊時間不是五月就是八月,他們沒想到漢軍會把攻擊時間提前到四月中。雖然提前受到了漢軍的攻擊,但胡族聯軍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的軍隊早在三月中就已經發動了對漢軍的攻擊。將士們一直處於臨戰狀態,他們所要做的也就是改變作戰策略而已。他們把利用小股軍隊騷擾性進攻改為了以堅守城池和草原遊鬥相結合的方法,爭取最大限度地遲滯漢軍的攻擊速度。胡人不習慣守城,他們喜歡在草原上像野狼一樣四下遊戈,喜歡神出鬼沒地突襲,喜歡誘敵深入然後再以優勢兵力圍而殲之。但現在他們面對數量極為龐大的漢軍軍隊,突襲圍殲的辦法都難以奏效,他們只能模仿漢人的作戰方法,以堅守城池來阻礙漢軍前進的腳步,爭取堅守到六月雨季,把漢軍活活拖垮。

目前大漢國國內的形勢非常嚴峻,內有皇統之爭,外有災患叛亂,國庫空竭,百姓流離,物費匱乏,根本不適合出塞作戰。大漢國皇帝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強行發動出塞作戰,目的是為了在皇統爭鬥上取得絕對優勢。一旦皇統確立,出塞作戰是否還要繼續下去就很難說了。

皇統之爭最後無論由誰勝出,用何種方法勝出,毫無例外都要造成國力的極大損耗。強大的匈奴人當年為了爭奪大單於之位造成了南北分裂,結果匈奴人由強轉衰,從此失去了爭霸大草原的實力。鮮卑人去年了爭奪王位各部大打出手,實力減損,檀石槐歷經數十年打下的江山轉眼就要分崩離析了。漢人看樣子也好不了那去。大漢國歷經六年的戰亂之後已經風雨飄零,大廈將傾,而大漢國的天子卻置國家社稷的安危於不顧,在國家搖搖欲墜之際發動皇統之爭,其結果不言而喻。

須蔔骨都侯和拓跋鋒等胡族首領根據從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綜合分析之後,一致認為大漢國的皇統之爭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洛陽局勢一觸即發,很可能要爆發連場內亂。大漢國政局不穩首先就要影響到出塞作戰的漢軍士氣和軍需糧餉,然後這些漢軍將士將迫於國內形勢不得不撤回長城。如此一來,塞外危機也就煙消雲散了,而漢軍要想再次出擊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長的一段歲月了。

胡族首領認為,如果草原上的雨季在六月中的時候如期來臨,那上半年的戰事也就基本結束了。在將近兩個月的交鋒中,胡族聯軍只要把漢軍堅決擋在五原郡之外,把戰場牢牢固定在雲中郡的草原上,那麽雨季來臨後,漢軍也只有退回定襄郡堅守,而胡族聯軍的目標也就完全實現了。至於雨季之後形勢怎麽發展,他們也無法估猜。在他們看來,最壞的結局也就是暫避漢軍的鋒芒,完全放棄陰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