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1章.鹿死誰手 第30節

十月,大漠,金雪原,車騎大將軍行轅。

自從九月中遠征軍主力從朝天原回撤之後,車騎大將軍李弘隨即奉旨分封賞賜胡族諸王。受封的諸族部落大王有上谷白山烏丸黑翎王樓麓、彈汗山鮮卑舞葉王射墨賜、上谷烏丸白鹿王鹿破風、代郡烏丸飛狐王冉冉、羌族湟中王聶嘯、羌族先零王狂風沙、北部鮮卑王騫曼。諸族部落小王有恒祭、心狐、駱駝、射纓彤、射虎、鹿歡洋、孤鼎、棄沉、拓跋韜、木桃、木李等十六人,東羌首領旭葵也在其中。匈奴單於庭的左賢王劉豹、日逐王劉冥得到了重賞。胡族將士歡聲雷動,跪謝大漢天子的聖恩。

李弘隨即召集漢北郡諸族大小王議事,商討各部落領地的劃分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兵事民事。由於李弘、鮮於輔和田豫等人準備充分,諸事考慮的也很周詳,議事進行的非常順利。雖然各部落王也有不滿的地方,但迫於大漢國強大武力的震懾,不答應也得答應。最後爭論的焦點就是領地問題和軍隊問題。

各部落王不同意自己的族人全部遷出邊郡。冉冉、狂風沙、劉豹都說自己的族人在大漢邊郡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強行北遷肯定會遭到族人的強烈反抗。此事李弘已經事先得到了李瑋的提醒,所以他和鮮於輔、田豫等人商量後,同意了諸部落王的要求,讓他們在六個邊郡各自保留一部分領地。

現在鮮卑主力還在燕然山,胡族鐵騎當然不能解散各回本族。但將來如果鮮卑主力被消滅了,鮮卑國也沒有了,那麽這數萬胡族鐵騎除了留下一部分做為邊軍駐防外,其他的就要解散回家。為了保證北疆的穩定,各族各部落肯定要在實力上保持平衡,所以李弘說,各部落在軍隊的問題上要遵從北疆兵制。

各部落王最擔心的就是軍隊問題。按照漢人的慣例,歸屬地胡人部落平常不允許有自己的軍隊,除非天子下旨征募,部落才能組建軍隊參加漢軍。西疆的歸屬羌人就是一個例子。由於他們疏於演練,部落的戰鬥力急劇下降。而臣服於大漢國的匈奴單於庭就不一樣,他們還保留有一定數量的鐵騎為大漢國戍守邊塞,從天子旨參加大漢軍隊的征伐。所以匈奴人的鐵騎還是像過去一樣強悍。

白鹿王鹿破風問李弘道:“大人,北疆兵制是什麽?如果我們遵從北疆兵制,那我們是不是大漢國的臣民?如果我們是大漢國的臣民,那單於庭和鮮卑王庭是不是也是大漢國的臣民?”

鹿破風一語中的,李弘半天都沒有說話。

現在李弘感覺最棘手最難解決的就是諸部落的隸屬和軍隊問題。鮮卑人、匈奴人、烏丸人和羌人都居住在邊疆大漠上,他們有的是大漢的藩屬,有的是大漢的臣民。各族的待遇不一樣可以解決,但軍隊的問題卻無法解決。藩屬胡族有自己的軍隊,而歸屬胡族依律不允許保留軍隊,這樣一來,大漠諸部落的實力如何平衡?實力不平衡,戰亂就難免。但要是讓大漠上的諸部落各自保留軍隊,沖突就更多,而且大漢內郡受到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目前單於庭和鮮卑王庭不可能同意歸屬大漢,除非把他們殺得象小部落一樣無法生存,否則在大漠維持上實力平衡就是一句笑話。

在大漢律和大漢兵制的約束下。李弘和部下們根本沒有解決的途徑,所以他們想了一個北疆兵制,他們試圖在保持各族友好相處,北疆穩定的大前提下,暫時放棄藩屬和歸屬的問題,直接解決北疆軍隊和駐防戍邊。但各族胡人在藩屬和歸屬,在保留和不保留軍隊的事情上和大漢國討價還價了將近兩百年,這兩件事早已深入了他們的心裏,只要不解決藩屬和歸屬的問題,他們就不談是否保留軍隊的事情。

由於胡人和漢人世代征殺,幾百年來彼此誰都不信任,仇恨在他們的心中熊熊燃燒。胡人迫於生存壓力不斷南下,而漢人因為國力起伏,在很長時間內對胡人的南下也只能采取打擊和和親並重之策。光武皇帝時,匈奴分裂,呼韓邪單於附漢為藩臣,大漢國待以殊禮,位居諸侯王之上,置單於庭於西河美稷,任其保留軍隊,從此匈奴單於庭就成了居住在大漢境內的藩屬國。

匈奴分裂後,烏丸人趁機擺脫了匈奴的控制,在南匈奴歸附大漢後,他們也向大漢國臣服了。光武皇帝於是封郝旦等大小酋長八十余人為侯王君長,使其居住在幽、並二州的十個邊郡之內。烏丸人因為勢小,他們的臣服和南匈奴有本質的區別,他們是歸屬胡人,也就是大漢國的臣民。

西涼境內的羌人也是歸屬胡人。武皇帝時,隨著大漢對匈奴作戰的節節勝利,加之博望侯張騫打開了西域的交通,武皇帝隨即采取了“隔絕羌胡”的策略。將大漢的軍隊開進了西域大漠和河西地區,並設置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西達玉門關,直接把羌人壓回到了河西和湟中一帶,使得他們與北方匈奴無法互通聲氣聯為一體。武皇帝認為羌人是一個弱小民族,無需像對待匈奴那樣軟硬兼施,所以直接把他們視作大漢臣民加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