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21節

眾人聽完袁紹的話,一個個心裏沉甸甸的,屋內的氣氛顯得非常壓抑。

“驃騎大將軍李弘怎麽說?他對此事可有明確的態度?”盧植小聲問道。

“我和冀州府的審配審大人剛剛從雲中行轅回來。”陳琳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到了懷城,驃騎大將軍的軍隊也到了河東,這就是驃騎大將軍的態度。”

陳琳把雲中之行簡要說了一下。審配花了一夜的時間意圖說服驃騎大將軍,但終究沒有成功。驃騎大將軍最後給我們的答復是:各地州郡起兵討董嚴重危害社稷,奉勸諸位放棄兵甲,另謀他策。驃騎大將軍這句話既沒有說我們起兵討董是叛亂,也沒有正面說他要支持董卓,所以我們認為驃騎大將軍可能還在觀望中,尚沒有做出最後定策。這說明什麽?說明他為了保住北疆,行割據之實,已經徹底背叛了大漢,完全不知道還有忠心報國這件事。他和董卓一樣,都是傾覆我大漢社稷的禍國之臣。此人將來對大漢的危害,將百倍於董卓,此人不除,我大漢永無振興之日。

辛評點頭道:“孔璋言之有理。李弘是個蠻胡,除了打仗什麽都不懂,這種人恃功自傲,驕縱枉法,眼裏根本就沒有禮法二字,一旦掌權,必將禍國殃民。看看他這幾年都做了什麽?西涼肅貪殺貪,並州招撫蟻賊,逼迫先帝改變祖制開放鹽鐵經營,領大軍南下威脅天子和朝廷答應讓他督領北疆州郡。在大漢危難之際不但不體恤民情反而窮兵黜武勞師遠征塞外。如此種種,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對大漢忠心耿耿的戍邊大將,而是一個殘暴、血腥、野蠻、貪婪、權欲極強的暴虐禍國之人。”

“這次他對我們都說了什麽?兩個字。錢糧,他既要錢又要糧。我看他不是要錢糧,而是看上冀州這塊肥肉了。出兵討伐董卓是鏟除奸佞為國除害的正義之舉,他不但拒絕參加,竟然還以此要挾我們。他還是大漢的驃騎大將軍嗎?他大概已經忘了是誰讓他成為驃騎大將軍的?我看他就是一個狼心狗肺,背主賣國的胡人。他無視奸佞禍國,一門心思想著自己的北疆。一而再再而三提到回遷災民。這怎麽可能?青兗徐三地已經流民成災,暴亂在即,他還要回遷災民,這不是禍亂大漢是什麽?居心叵測,居心叵測啊。冀、兗、青、徐四州假如同時陷入戰禍,大漢社稷就成了李弘的囊中之物了。”

郭圖接著說道:“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主動出擊,以形成破釜沉舟之勢,逼迫李弘迅速做出選擇。在今日危局之下,李弘要想確保北疆,只有和我們聯手攻擊董卓這一條路。至於北疆災民回遷一事,我們不會答應。不僅僅我們不答應,就是冀州牧韓馥韓大人,他也不會答應。如今討董大軍的糧餉大部分都要靠冀州調撥,他哪有多余錢糧去安置災民?”

“屯田一事就更不要說了。北疆屯田是為了戍邊,冀州屯田是為了什麽?難道我們田地多得足夠施舍給那些下賤的刁民了?冀州的田地到處都是,荒蕪的原因是因為沒人耕種。那些流民災民不願回家,他們寧願拋棄土地,寧願易子而食,寧願去搶去叛亂,也不願去辛勤耕種。大漢的百姓這幾年已經給蟻賊同化了,變得血腥而兇殘,他們的良知已經徹底泯滅了。對待這種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把他們殺怕了,殺幹凈了,他們自然也就聽話了。”

“把災民留在邊疆對大漢有百利而無一害。災民沒有食物,他們就要暴亂,就要去搶,就要去殺胡人,搶胡人的牲畜。這樣好啊,他們互相殘殺,死得越多越好。災民也罷,胡人也罷,都是危害我大漢社稷的根源,他們要是死絕了,大漢也就安穩了。”

許攸、荀諶、逢紀等人也紛紛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在他們看來,李弘目前並沒有條件讓長城以北的數萬北疆主力南下參戰,一來大漠和邊郡需要駐軍戍守,二來李弘糧餉不足,無力支撐十幾萬大軍。今年初如果不是北疆早有準備,從各地收購了大量的糧食,北疆現在已經岌岌可危,自身難保了。三來董卓的糧餉也難以為繼,李弘的大軍南下的越多,董卓就越困難。雖然李弘和董卓看上去兵力強悍,氣勢洶洶,但其實他們不堪一擊,擺下的就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空架子。只要討董大軍發起淩厲攻擊,李弘和董卓必定驚恐不安。尤其是心懷叵測的李弘,他有什麽理由要冒著北疆盡失的危險幫助董卓?有什麽理由要在自己輝煌的戰績上抹上一層厚厚的汙穢?

現在對李弘和董卓來說,擔心的應該是討董大軍抱著玉石俱焚的決心誓死要戰,而對討董大軍來說,擔心的卻是自己的後方和彼此間的誠信。各州郡如果不能齊心協力,討董大業勢必要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