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17節

李弘雖然打定主意不再出兵平叛,但此事他曾親口答應了袁術,而且現在四方制衡之勢已經漸成雛形,如果自己一味拖延拒絕,恐怕會激怒袁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不管怎麽說,董卓才是北疆真正需要極力打擊和壓制的對象,而袁紹和袁術則是北疆拉攏的對象。袁紹、袁術和北疆的結盟不但直接關系到北疆明年的生存,更關系到制衡之勢維持多長時間的問題。制衡之勢維持的時間越長,對北疆就越有利。只要北疆擺脫了重重危機,實力強大了,無論是勤王還是穩定社稷,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李弘召集李瑋、余鵬、楊鳳等人商議。

李弘傾向於出兵平叛。

由於北疆的威脅和黑山、青州兩地蟻賊的暴亂越來越猖獗,袁紹和韓馥等人擔心兩面守敵,被迫接受了李弘的盟約,但這個盟約是北疆和討董大軍的盟約。這樣一來,北疆一面和董卓、袁術形成了三方制衡之勢,一面又和討董大軍單方面結了盟。北疆這種兩邊搖擺、兩邊討好的做法和態度,不僅僅是立場不堅定不清晰的問題,更有利用各方矛盾從中漁人得利的企圖。

此事一旦給董卓和袁術知道了,他們會作出何種回應,目前尚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董卓也好,袁術也好,對北疆這種首鼠兩端、損人利己的做法必定非常生氣,彼此間僅有的一點信任也會蕩然無存。而尤為令人擔心的是,剛剛建立起來的三方制衡之勢是不是也會隨之破裂?

北疆在和討董大軍結盟後,為了防止董卓和袁術反應激烈,也作了相應對策,主要是威脅和掣肘董卓,交好袁術。李弘下令減少孟津和小平津駐軍,征調一萬大軍回河東,就是為了威脅董卓,而派田疇到南陽面見袁術,就是為了向袁術解釋北疆和袁紹握手言和一事,並和袁術具體商議互助之策。

北疆靠一張嘴是說服不了袁術的,要有實際的,能讓袁術看得到的行動,並以引來證明北疆信守諾言,願意真心誠意和袁術聯手制衡。北疆和袁術走近了,對董卓的威脅就更大了,也更有實力壓制和掣肘董卓。如何才能讓北疆和袁術重建彼此間的信任?那就是和袁術組建大軍出兵平叛。一來北疆兌現了當初的諾言,二來幫助袁術獲取功績和聲名,三來北疆也可以得到討董大軍各路兵馬的好感,將來有助於大軍南下穩定社稷,四來也可以盡早平定兗青徐三州的暴亂,拱衛社稷。

李瑋、余鵬等人也同意出兵平叛。平叛大軍的軍費由袁術提供,北疆只要出人就行。而且現在京畿形勢變了,北疆沒有理由堅持不出兵。目前北疆駐洛陽的大軍只有一萬人,除了護衛孟津、小平津和虎牢三關的外,北疆最多也只能出兩千人到三千人左右的兵力。如果北疆連這點人馬都不願意出,實在說不過去。

楊鳳、孫親等人不願意出兵。他們還是那個理由,當初朝廷招撫黃巾軍的時候,先帝和李弘信誓旦旦答應的,絕不征調黃巾軍打黃巾軍。

李弘笑道:“折中一下吧。我們先出兵,先給袁術爭點臉面,免得雙方撕破了臉,傷了和氣。軍隊到了戰場後,打不打,何時打,怎麽打,還不是我們自己的事。如果你們同意,我就親自給張燕寫信。”

“誰領軍?”楊鳳問道,“如果是顏良,我還是不同意。”

“你們看呢?”

“過去黃巾軍的將領,肯定沒人願意去。”楊鳳說道,“打仗不要命的,不能讓他們去。顏虎頭如果去了,不打才是怪事,他要立功啊。”

“我打算讓高覽、高順兩人去,你們看怎麽樣?”李弘問道。

楊鳳和孫親相視一笑,同時點頭。

****

七月下。

梁百武、林訊、李雲、楊淳四人率一萬大軍回到河東。校尉吳雄領三千兵駐防孟津和小平津。虎烈將軍顏良親率四千兵鎮守虎牢和滎陽。

武毅中郎將高覽和武猛校尉高順率三千軍趕到中牟,等待與袁術大軍會合,準備往兗州、徐州一帶平叛。

長安接到朝廷的平叛大軍即將出發的消息後,天子隨即下了一道旨,嘉賞平叛大軍將士。

袁術尊奉當今天子,不承認董卓主政的朝廷,聲稱只和驃騎大將軍李弘聯手出兵平叛,所以這支大軍裏沒有北軍的一兵一卒。董卓倒是想出兵,不為別的,他就想把袁術強行拉到自己這邊。和北軍共同出兵,也就是和董卓聯手,和仇人言和,如果是這樣,袁術的聲名會遭到很大損毀。袁術堅決不同意北軍參與平版,雖然天子下了聖旨,但袁術立即宣稱,如果北軍出關,他就不去平叛了。董卓當然不願意丟失這麽一個損耗袁術和李弘兵力的機會,所以他無奈之下,也只好打消了這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