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10節

趙岐和李瑋出龍山三十裏迎接驃騎大將軍。

李弘遠遠下馬,恭恭敬敬地對趙岐說道:“天氣寒冷,怎敢勞老老人親自來迎?愧不敢當,愧不敢當。”

趙岐客氣了一番。李瑋站在一旁說道:“大人請上車,在大人進龍泉之前,老大人有話對你說。”

李弘笑笑,請趙岐先上車。他心裏有數,太傅劉虞大人離開晉陽後,朝廷的權力需要重新分配,老大人要談的,無非就是這個最棘手的問題。

趙岐待李弘坐好後,笑著說道:“近兩百多年來,我大漢歷經劫難,其中尤以王莽之禍,梁翼之禍,奸閹之禍和現在的董卓之禍對大漢社稷的摧殘最為嚴重,大人知道發生這些劫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嗎?”

李弘稍加思索,恭敬地回道:“因為外戚、奸閹把持權柄,禍亂綱紀。”

“那外戚和奸閹為什麽能攫取到國家權柄?”趙岐又問。

“因為內廷權重,皇權至上。”李弘立即回道。對這些事,李弘還是非常清楚的。自從被先帝拽進皇統之爭後,他為了生存,幾年來不斷地向趙岐、李瑋這些士人討教,自己也持之不懈地學習,許多事情他已經知道來龍去脈。隨著官爵和權勢的逐漸增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時期,李弘也在開始思考律法、國策中的利弊和振興社稷之道了。

趙岐贊賞地點點頭,繼續問道:“內廷為什麽權重?外廷為什麽權輕?皇權為什麽會淩駕於相權(相權,宰相之權。泛指朝廷的權力)之上?為什麽皇權和相權不能互相制約?”

李弘想了一下,搖搖頭。這個問題,他想過,如果皇權和相權能夠互相制約,能夠象軍權一樣被層層分割和互相監督,外戚和奸閹或許很難竊取權柄。但事實上,本朝除了建國初期皇權和相權有過很短時間的制衡外,其他時間都是皇權淩駕於相權之上,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始皇帝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封土地建諸侯的制度,改為朝廷統治下的郡縣制度,這時出現了一個困擾秦始皇和大臣們的巨大難題:皇室和朝廷應該是什麽關系?皇室是朝廷,還是朝廷的一部分?若把皇室和朝廷分開,那這兩者之間的權力又如何劃分?

秦始皇和李斯等大臣們一致認為,皇室和朝廷應該分開。皇帝是國家唯一的最高的統治者,是國家的象征,而朝廷主掌國家的實際政權,負責一切實際的責任。朝廷的最高首領是丞相,其次是主掌軍權的太尉(太尉有帶兵權,沒有調兵權),主掌監察大權的禦史大夫,就是“三公”。皇權和相權便依此原則而劃分。

本朝依秦制。在建國之初,也是皇權和相權分開,互相制約。

本朝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秘書,尚書台相當於秘書處。)分別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與尚書。前五尚負責皇帝的衣服飲食起居,只有尚書是管文書的,算是皇帝真正的“秘書”。從這裏可以看出,皇帝只有一個職權有限的尚書台。

本朝丞相府有十三曹,組織龐大,職權廣泛。比如東曹,主二千石長吏北除,並包括軍吏在內。秩俸二千石的官在當時已經包括九卿了,由此可見朝廷一切官吏任免升降,都要經過丞相。再比如奏曹,它負責管理朝廷的一切章奏。還有其他諸如戶曹、詞曹、法曹等等,各有主掌,幾乎攬括了國家所有政務。從這十三曹的名稱、職權就可以看出,國家政務主要由丞相和丞相府諸曹處理,而並不是由皇帝親自處理。

皇權和相權分開,皇室和朝廷分開的一段時期,正是本朝最輝焊的一段時期。

到了孝武皇帝後,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孝武皇帝雄才大略,要建萬世功業。他嫌丞相礙手礙腳,把丞相的權力搶去了。外廷的九卿大臣直接接受內廷指令,內廷隨即權重,尚書台幾乎代替了丞相府的所有職權。

皇帝既然把丞相的權力搶去了,當然也不會讓丞相幹涉皇室的事了,所以孝武皇帝駕崩前,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這樣一來,外廷有丞相,內廷有大司馬,皇室和朝廷時常發生沖突。這種沖突到了孝昭皇帝死後,達到了極致。

孝昭皇帝死後,立昌邑王為帝。昌邑王劉賀在即位的二十一天內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一件不該做的荒唐事,於是被廢,改立孝武皇帝時的廢太子劉據之子劉詢為帝。霍光當時召集九卿商議廢黜天子重建皇統的事,說皇統繼承是皇室私人的事,把丞相拋到了一邊。

皇室之存在,是因為有皇帝,皇帝之存在,是因為有朝廷,所以皇統繼承是朝廷的事,並非皇室私事。皇帝世襲,乃依據大漢律法,如果遇到皇帝沒有子嗣或者其他變化的時候,皇統繼承一事應該由朝廷公議,但霍光無視律法祖制,恣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