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14節

袁紹極度震撼,心神不定地在大帳內來回走了幾步,然後下令罷議。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將來,社稷的將來。

晚上,袁紹再度召集沮授、田豐、審配、許攸、郭圖、辛評、逢紀、荀諶、陳琳、耿苞等十位僚屬議事。

袁紹和諸吏們一年多來殫精竭慮,浴血奮戰,無論在什麽情況下,心裏都想著重振社稷。但面對今日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局勢,到底怎樣重振社稷,他們卻一直沒有清晰的思路。田豐白天的那番話,猶如醍醐灌頂,撥雲見日,讓他們突然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霸業是什麽?扶持王室即謂謀霸業。

春秋時,天子失政,王權旁落,諸侯紛擾而起。率先挑戰王室權威的便是鄭莊公。鄭莊公經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討之,結果大敗。霸權之鋒芒,開始於鄭莊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卻是齊桓公。

齊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輔佐下,國勢日益強盛,不過,齊桓公沒有去挑釁王權的威嚴,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諸侯會盟,由自己擔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討伐不臣諸侯,意圖重建周公輔國安邦之偉業。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權已輕,自己已經無力統攝天下。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正視現實,依托一方霸主穩定社稷。於是,周王詔告天下,賜齊桓公侯伯與王命,輔國安邦。(侯伯,即諸侯之長。王命,即持王命以號令諸侯的權力。)

齊桓公之後繼為霸主的是晉文公。晉文公時,周襄王的異母弟弟子帶率狄師(胡族軍隊)攻占了王城,自立為王。襄王敗逃後隨即向晉、秦兩國求助。晉國大臣咎犯勸晉文公出兵勤王。晉文公遂出兵戡亂,幫助襄王復位。不久,晉文公又在城濮大戰中擊敗強大的楚軍,從此威鎮中原。周襄王聞訊後,立即賜晉文公侯伯與王命,與自己共治天下。

這便是為後人所稱道的“桓、文之功”。

當時,孔子以為諸侯的霸權能夠輔佐周王,成就輔國安邦之業,所以稱之為仁者的行為。但等到戰國時,諸侯逐王,先後僭號,周王只好自稱天王,以別於僭越的諸侯王。這時孟子看清了諸侯由稱霸而稱王,代周而立的實質,遂稱春秋五霸為三王之罪人。

袁紹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圖謀霸業,輔國安邦,不失為拯救和振興社稷的一條出路。自己本無謀篡之心,如果霸業可成,則社稷可興,自己也可成就一番豐功偉業。但前朝諸多歷史事實明確無誤地告訴世人,稱霸只是手段,稱王才是目的。我如果要成就霸業,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我如何才能讓州郡大吏相信我稱霸不是為了稱王,而是為了中興社裸之大業?現在這個時候圖謀霸業,是不是不合時宜,或者時機未到,太早了?

田豐搖搖頭,“此時圖謀霸業,正是時候,若再遲延,振興社稷就難了。放眼看看當今天下,天子蒙難,皇權旁落,各方勢力雄起,國祚瀕臨滅絕,天下已經大亂。大人若不再圖霸亞,則大漢亡矣。”

今日天下已形成五大勢力。最強者就是董卓,董卓挾持天子和朝廷,擁有關中之利,手下有雄兵十萬。只要他恢復了元氣,短短數年來,他就能橫掃天下。大秦國,本朝,都是起自關中而雄霸於天下。其次就是驃騎大將軍李弘。李弘擁有天下最強悍的武力,卻因為占據了天下最貧瘠的北疆,實力大打折扣。

再次就是大人。大人雖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一萬軍隊,但大人乃袁閥家主,討董聯盟的盟主,奉旨承制天下。僅此三樣,就讓大人擁有了天下最多的財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同時還占據了天下最大的大義。大人若以此為基礎圖謀霸業,和董卓、李弘相抗衡,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袁術因為入主南陽,又得到了荊、豫兩地袁閥力量的絕對支持,再加上孫堅、孔伷的相助,他也勉強可以算作一大勢力。

黃巾軍是第五大勢力。雖然黃巾軍是大漢叛逆,但他們的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到了大漢和上述四大勢力的生存,所以黃巾軍絕對是當今天下一大勢力。這是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

“大人同時面對四個對手,有幾成把握可以擊敗他們?大人估計自己需要幾年才能穩定社稷?”田豐問道。

袁紹想了一下,搖搖頭,他心裏沉甸甸的,一點信心和把握都沒有。他無法回答。

“大人如果拿下冀州,以一州之地和董卓等四大勢力相杭衡,估計能支撐多久?”田豐又問道。

袁紹沉思良久,長嘆搖頭。他還是無法回答。

“董卓會放過大人和袁閥,會饒恕所有參與討董的人嗎?”田豐說道,“不會,他會殺光所有反對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