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28節

眾將望著楊鳳的那只腳,暗自震駭。

公孫瓚就算沒有任何罪,沒有率軍南下,沒有占據冀州之心,他也要死。

劉虞尊奉當今天子,反對重建皇統,但由於韓馥、袁紹等州郡大吏利用他的宗室身份和一些荒謬的讖緯之言,要擁戴他為皇帝,把他推進了皇統之爭,推到了死路上。在讖緯盛行的當代,一個不是天子卻具有“真命天子”之運的人,對天子和朝廷來說,意味著篡逆和叛亂,這種人是無論如何不能留的。劉虞如果因為“謀逆”之罪被殺了,他的門生故吏必將遭到清洗。所以劉虞雖然不想做皇帝,但他的門生故吏們並不一定這麽想。

袁紹和討董聯盟的州郡大吏們因為誣蔑當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極力主張廢黜當今天子,要重建皇統,所以他們和當今天子,和朝廷處於對立狀態。如果他們不能重建皇統,等待他們的將是九族盡誅之禍,所以他們肯定也不會放棄,還要尋找機會擁戴劉虞為帝。

公孫瓚作為劉虞的故吏,幽州軍的統帥,恰恰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朝廷的視野裏。李弘當時不顧一切把劉虞送回幽州,是因為擔心公孫瓚擁兵作亂。而劉虞回去之後,朝廷又擔心劉虞和公孫瓚會擁兵自重,自立為帝。隨著劉虞和公孫瓚產生矛盾,袁紹趕走韓馥占據冀州,朝廷又擔心袁紹會乘虛而入,聯合公孫瓚、劉岱等州郡大吏強行把劉虞推上帝位。總之,劉虞的存在,對振興社稷就是一個阻礙。

朝中大臣心中都有數,劉虞、公孫瓚兩人和袁紹等部分州郡大吏一樣,遲早都要殺。但礙於驃騎大將軍李弘和太傅劉虞的特殊關系,誰也不願說。現在李弘親自主掌權柄了,這個問題隨即也就擺到了他面前。

朝廷要尊奉當今天子,要振興大漢社稷,首先就要把董卓、袁紹和討董聯盟這些叛逆殺了。無論是挾持天子的人,揚言要廢黜天子、誣蔑天子的人,還是威脅到天子皇位的人,都是死罪,都要殺。沒有商榷的余地,早殺比遲殺好。其次,朝廷要想以河北之地為振興根基,那河北之地穩定就是重中之重。而作為可能影響到這種穩定的幽州諸多隱患,必須要在河北穩定初期把他們全部解決掉,以免將來養虎為患,振興大業功敗垂成。

現在公孫瓚南下了。袁紹因為自己的霸業又想占據洛陽又想消耗北疆的實力,所以他蓄意和公孫瓚鬧翻,向朝廷發出求援,把北疆軍引進了冀州。袁紹想一箭雙雕,李弘也想一箭雙雕,兩人都把目標對準了公孫瓚。

公孫瓚如果不南下,和劉虞待在幽州,甚至幫助李弘占據冀州,趕走袁紹,然後象各地州郡一樣擁兵自重,對朝廷形成一定的威脅,朝廷和李弘短時間還真拿他們沒辦法。但現在不一樣了,由於公孫瓚南下,幽州軍擊敗了攻擊冀州的黃巾軍,而袁紹又被黑山黃巾軍牽制在冀州西南部,整個河北的形勢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李弘隨即斷然決定立即動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時機,稍縱即逝,不容猶豫。

李弘和劉虞有故主之情,和公孫瓚有兄弟之情,但此刻面對岌岌可危的北疆和社稷,他也顧不上了。

只要是可能危及北疆安危和朝廷振興之策的人都要殺,與之相關可能會發生的事都要堅決消滅在預想和萌芽狀態。這個無情的決定,讓他想起了過去洛陽的朝廷和大臣們要殺自己的事。過去那些大臣們要殺自己的理由是自己將來可能會危害社稷,而今天自己何嘗不是象過去朝中的那些大臣一樣對待別人?李弘絕對非常地悲哀和無奈,自己已經完全不是過去的自己了。

李弘也考慮到了北疆軍將士對攻打公孫瓚一事可能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在公孫瓚征募了許多黃巾軍降兵之後。所以他特意給麴義和楊鳳兩人寫了一份密信,詳細解釋了其背後的原因。李弘囑咐兩人在適當的時候,要對諸將解釋清楚。當前的形勢和去年、和前年相比,已經大相徑庭,許多事情已經不能按常理,按律法來衡量和處理了。大軍一切行動都要以拱衛社稷和振興社稷為前提,在這個大前提下,大軍無論做什麽事,采取什麽征伐行動,都是合乎律法的。李弘請諸將不要有任何顧忌,放手而為,將來你們都是我大漢的中興之臣,都將名垂千古。

雷重出身苦寒,這幾年雖然官職升得快,但他一直待在軍中,和許多黃巾系的將領一樣,他除了忠實地執行上官的軍令外,對其他事了解甚少。

今天楊鳳不厭其煩地說了許多,但對雷重來說,他無法理解這些兵事背後所蘊涵的東西。他腦子裏只有兩個印象,一是北疆軍要同時在兩個戰場作戰,主要目的是奪取冀州,二是打公孫瓚不是因為他有罪,而是因為他跟錯了人,待錯了地方,不死也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