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3章.狂風暴雨 第8節(第2/4頁)

北岸的中軍大帳內,李弘、麴義、朱穆等軍中大吏還在商議軍情。

今天夕烽亭和雲亭的兩場大戰,北疆軍陣亡了將近五千人。由於撤退的非常匆忙,除了一部分可以堅持行走的輕傷員隨軍回到界橋外,其余的重傷員全部被丟棄了。被丟在戰場上的重傷員只有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所以朱穆把他們全部算進了陣亡人數裏。

李弘心如刀絞。為了把公孫瓚引到界橋,為了一戰平定冀州,北疆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些曾經跟隨自己遠征大漠的弟兄們沒有死在胡人的鐵蹄下,卻死在了大漢叛逆的刀下。“不把公孫瓚殺了,我誓不為人。”李弘咬牙切齒,怒不可遏。

長久以來,自己一直把公孫瓚當朋友。但憑心而論,自己和公孫瓚之間的交往非常非常少。公孫瓚是不是把自己當朋友,自己並不知道。

早期和入侵的鮮卑人在幽州交戰的時候,自己和公孫瓚曾經聚了兩次。第一次自己喝得酩酊大醉。第二次公孫瓚率鐵騎到西涼去參戰,自己和他在薊城相遇,白吃了公孫瓚一頓。後來自己從北疆率軍到幽州平定張純張舉之亂的時候,兩人各自忙於戰事,僅僅就見了幾次面。那時自己已經是將軍了,而公孫瓚還是騎都尉。過去公孫瓚的官職比自己高,自己見到他要行下官之禮,現在顛倒了,自己的官職比公孫瓚要高上許多,所以公孫瓚很尷尬。

公孫瓚願不願意給自己行下官之禮,自己並不在意,畢竟公孫瓚在自己的心目中,是一個英雄。但後來自己對他一再違反軍紀,並且不聽勸阻執意出擊,結果被烏丸人圍在管子城一事非常憤怒。雖然後來自己礙於情面,極力為其開脫,但已經開始對他非常不滿了。

公孫瓚和劉虞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公孫瓚仇殺胡人,這一點不但劉虞不能接受,自已也極為反感。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和行事方法,只要公孫瓚不危害到大漢國的利益,自己都能理解和寬容。何況,公孫瓚在自己主掌三州兵事大權期間,對自己的軍令言聽計從,幫了自己不少忙。

然而,在幽州軍南下冀州這件事上,自己對劉虞和公孫瓚非常失望,也非常憤怒。正如盧植大人所說,這些人眼裏根本沒有天子,沒有朝廷。只有殺,把這些驕縱枉法、禍亂社稷的人都殺光了,殺怕了,大漢國也就得到了拯救,也就有了振興的希望。

公孫瓚南下後,先是和袁紹聯手逼走了冀州牧韓馥,然後又逼著袁紹割讓冀州郡縣給他做地盤。想到這些事李弘就氣不打一處來。大漢天子還在長安,漢祚還沒有斷絕,朝廷還在處理國事,這兩個無法無天的混蛋竟然把冀州當作了自己的私產,想怎麽分就怎麽分了。

尤其是袁紹,拿著那個什麽“承制詔書”,隨意拜封州郡大吏,劉表、王肱、曹操、周昂,等等,都是他拜封的地方大吏。這些人四處搶地盤,擴充勢力,挑起戰事,塗炭生靈。這種大逆不道的人竟然還得到了天下大多數士人的支持,李弘覺得不可思議。記得前年自己剛剛準備南下晉陽的時候,審配到雲中大營勸自己率軍攻打洛陽。當時他一口一個袁紹,說袁紹才是拯救大漢的中流砥柱,可自己怎麽看這個袁紹也是個禍國奸侫,他的所作所為只會讓社稷走向傾覆,和拯救社稷扯不上半點關系。

難道自己錯了?想想大漢國那麽多門閥士人都支持袁紹,看來像是自己錯了。

但既然我沒有背叛大漢,背叛朝廷,背叛天子,那麽就一定是士人、是門閥、是袁紹、是公孫瓚這些人背叛了大漢,背叛了朝廷和天子。

叛逆者,按大漢律法,當誅九族。

急驟的馬蹄聲打碎了深夜的靜謐。

趙雲派人送來了緊急軍情。實施兩翼包抄的左右兩路大軍已於今日下午在甘陵城下會合,但袁紹卻跑了。我左路大軍順利攻克東武城,正在向界橋方向迂回,明日淩晨可以完成對公孫瓚大軍的包圍。

張燕也送來了戰報。王當的大軍竭盡全力一路猛追,於大河故瀆追上冀州軍,雙方展開激戰。袁紹命令大軍燒毀了所有糧草輜重,斷絕了王當的追擊之路。王當望火興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冀州軍脫困而去。

此戰殺死殺傷和俘虜了大約六千多人,加上我們在鄴城擊殺的三千守軍,袁紹共損失了大約一萬軍隊和所有糧草輜重,袁紹遭到了重創。

目前大軍已經包圍了甘陵城,只待後續糧草輜重趕到後,即刻展開攻擊。於氐根已經率八千人急赴雲亭,明日淩晨可完成對公孫瓚的包圍,徹底切斷公孫瓚的退路。